痛心,接触到很多由于不懂而把孩子养坏了的家长。他们把孩子死死抱在怀里,在孩子走路时,不断提醒孩子:“不要走边边”;在孩子理发时提醒:“不要歪着头”;在孩子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兴奋向前时,提醒:“慢慢跑,小心摔倒”;在孩子发呆时询问:“宝贝你在想什么?”
前几天杭州万达商场里一个男孩的妈妈因为孩子被打愤怒咆哮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萌妈也发起过一个投票讨论,引起了宝妈们的热烈回应——儿子被踩,母亲失控咆哮要求道歉!网友吵翻了,你怎么看?
我的孩子毛豆在快1岁的时候开始挑食了。原来把辅食打成泥的时候,他什么都肯吃。但当他可以自己选择食物时,他开始挑食了。南瓜吃、红薯不肯吃,绿色菜吃、胡萝卜不肯吃。
孩子上学后,爸爸妈妈都很想了解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往往很多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甚至对于父母形形色色的问题会感到非常的反感。
在地铁上,总能看见孩子们拿着手机,刷着QQ空间,孩子的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听歌,声音大的我都能跟着哼唱,抬起头来眼神总是呆滞,每次看见这一幕,我就叹了一口气,然后低下头继续看手机。
“没有期望的育儿”则是指顺其自然的育儿,不为难、不勉强小朋友的同时,妈妈也是轻松而快乐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期望越高,失落感就越强。这句话不但可以用在生活中,而且在育儿之路上,妈妈的切身体会也是如此。
一旦决定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忍耐的人,首先请从教给他“等待”开始。训练孩子对现在非常想做的事情稍微等待一下,然后将他们能够等待的时间一点点地变长。
有一种养成叫“潜移默化”,有一种教育叫“言传身教”,有一种责任叫“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世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不懂做父母的人做了父母,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光阴,还贻害孩子一生,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给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小雅马上就三岁了,可是总显得有点“霸道小气”,小朋友来家里玩,她就会霸占着所有玩具不让别人玩;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不允许别人吃;在幼儿园里面她也会霸占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让别的小朋友玩;别人拿了她的玩具一定要抢回来,还会因此打别的小朋友。
看到小孩子在吃东西,很多大人都忍不住凑过去,问上一句:“你在吃什么呀?给我也吃一口好不好?”当孩子犹豫或者拒绝了,你可能又会说:“咦,这么小气啊……”,如果孩子最终还是把手里的食物伸过来,结果不少大人都会摆摆手,说:“谢谢哦,我不吃,还是你吃吧。”
育儿是一种挑战!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他只会挥舞小手,扭着身体哭哭啼啼,让新手父母手足无措!当孩子长大一点后,小家伙又充满好奇,到处乱爬,你既要保证让他们满足好奇心,又让他们避免伤害!3岁,你要为孩子找一所好的幼儿园而费心思!
在研究犹太人教育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小孩主动做的,才是小孩能够获得的。”就连睡觉也是如此,小孩子要学会自己入睡,找到属于自己的睡眠节奏,而不是一直要父母又抱又拍的哄他。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哦!因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
人的大脑都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孩子“如你所愿”被吓哭,但是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在听。妙乐的妈妈最近也被这个问题困惑,但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让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圣诞节那天早上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两个小娃娃,是周六和w先生一起吃饭时圣诞老人送的(当然是服务员假扮的了),我把两个娃娃放到了月宝的床头,她醒来时看完娃娃惊讶不已。
CC上幼儿园的头几天,偶然在电梯里遇到一个跟她同一幼儿园的小姑娘。跟孩子奶奶聊起来,她们上小班,我们上托班,她很兴奋,我也很兴奋,谁都知道如果有一个伴儿,对孩子适应幼儿园是多么大的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