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天长大着,从第一次发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妈妈,到自己拿汤匙吃饭,从天天躺摇篮到匍匐前进,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比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坏习惯”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无需强令禁止。
喜欢看日剧的宝妈应该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很注重个人形象的国家。孩子们从小就会从家长、学校那里学习穿衣打扮,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妞妈分享的故事:
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一直自带恐慌,怕自家孩子不及别人家孩子,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追着学区房跑,追着兴趣班跑,追着辅导班跑。
周末带着娃在外面吃饭,因为桌子正对着空调,太凉,于是我们换了地方,新桌子还在收拾,加上旁边那桌正在吃臭桂鱼,味道略大,小妞捏着鼻子皱着眉便开启了臭脸模式,跟她说什么都回我一个字“不!”——叛逆期的娃不好惹啊,好在炸毛之前,孩子爸挑起了哄娃的重担……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身体健康,但如果生下来就聪明过人,自然是锦上添花!不过怎样才能知道宝宝的「智力发育」如何呢?别看宝宝很小,其实他们出生不久的一些表现,就已经能反映他们是否聪明过人哦!
小杰的弟弟小时候经常被玩伴打,外婆说不能还手打别人,他都不敢回手,所以弟弟脸上,身上伤都不断。自家小孩被同龄小孩打,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吗?
之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5岁的小男孩Peter是个蜘蛛侠迷,家里面好多蜘蛛侠的玩具。有一次在幼儿园被打了哭着回来对妈妈说,“妈妈,我被XX欺负了,为什么蜘蛛侠不来帮我啊?”
随着手机的普及,孩子拥有自己第一部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有些家长在给不给孩子买手机方面犹豫不决,害怕孩子过度使用变得失控,反而引发亲子矛盾。看看下面这位美国家长有什么妙招?
众所周知,专注力很重要。我家小朋友似乎天生就有很好的专注力,但我必须承认这不是我的功劳,她就默默地成长成这样:不到一岁的时候她便能连续听我读好几本绘本,并跟着翻书。那么如何帮孩子发展专注力?
暑假虽然只有两个月,却让孩子们热泪盈眶地翘首期盼了一整年。因为在暑假,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睡到自然醒,可以昏天暗地地玩,在游戏里厮杀,在动漫里神游,可以怡然自得地吹着凉凉的空调,吃着冰镇的西瓜……只是想想就已经觉得很爽了!
自从有孩子后,我处处都是小心谨慎,生怕稍有疏忽就伤害了稚嫩的宝宝。我听说就连给孩子洗澡也要有讲究,我家是男宝,洗屁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或好或坏都将伴随他们一生。所以,从小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极其重要,特别是这7种行为!
亲密育儿专家西尔斯夫妇曾经提出一个“高需求儿”的概念,界定的就是一类天生特别难带的宝宝,这类宝宝的特征,其中有一点就是高度敏感,需求多变,非常娇气,稍微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哭闹,有时候让大人抓狂却没有多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
暑假想让孩子玩,又不想让他们一直在玩,这大概是所有家长普遍的对待孩子暑假时的心态吧!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很容易陷入到:让孩子补习、补习、补习、学习、学习、学习的家庭学校的学习模式中,这样孩子怎么会不反感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自控能力,总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比如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生气时拍打其他小朋友的头...这时候,恰当的批评是一定要有的。这里体现着小孩子的教养,也反映出家长的素质。
很多家长都知道经常打骂孩子不好,但是一遇到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情况,就又忍不住对孩子又打又骂,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大脑会建立700-1000个神经连接,但是让大脑建立这些连接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语言。谁的语言?孩子父母的语言。
我有个3岁的小侄子,家里把他教养的彬彬有礼,带出去谁都要夸一声好孩子。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总是很不开心,甚至连下楼玩都不怎么愿意了,要知道他以前是最喜欢出去玩耍的,我就觉得很不对劲,就直接问他这是怎么了。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在模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能教给孩子的其实要比老师更多,我们在孩子教养方面的责任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