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分娩 > 产后恢复

产后束缚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1-01-24 09:04:40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产后的宝妈应该在宝宝出生后使用束腹带,但许多母亲不太理解约束腹带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静脉曲张或痔疮。会对自身的身材产生恶性的后果,那么如何缓解这样的问题呢?首先宝妈应该明确束腹带的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而更好的利用束腹带,下面爱宝宝育儿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束腹带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进行产后恢复以及整体塑型。

产后束缚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剖腹产使用束腹带,可以固定伤口减缓疼痛的效果。

一、产后束缚带的种类

1、束缚带的种类:简易型、加强型、缠绕式。

2、束缚带大致上可分为简易型、加强型两大类。

3、前者以使用两片魔鬼毯固定设计最常见,后者普遍在旁边另加1~2条加强带。

4、另外传统长辈使用或坐月子中心提供之长条型缠绕式速腹带,亦有一定的使用族群。

产后束缚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产后束缚带的功用

1、固定伤口,活动较不受限:使用束腹带可固定伤口,避免活动时腹直肌一直往外扩,造成伤口疼痛或牵扯,有利于伤口愈合。

2、避免肺部发炎:妈咪在咳痰时,相当容易牵扯到伤口而感到疼痛,所以医师都会建议妈咪术后先系上束腹带再来咳痰,减缓疼痛感,顺利把痰咳清以缩短恢复的时间。

三、自然产vs剖腹产处理大不同

1、对剖腹产妈咪而言,为避免活动时牵扯到腹部伤口,及造成疼痛,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使用束腹带。束腹带适用于接受手术的产妇,借以达到固定伤口、减缓疼痛的效果。

2、至于自然产的妈咪,则要考察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站在妇产科医师的角度,自然生产者伤口位于会阴部,没有上述困扰,当然没有必要刻意使用束腹带。

四、束缚带的正确绑法及步骤

第一步:做绑腹带前的准备

自己或请家人帮忙,用两手将两侧和下腹部的赘肉往上面拢,全部都拢到一起后,可请家人帮忙按住,自己准备绑腹带了。

第二步:缠绕腹带

前面从耻骨开始缠绕,后面要到尾椎骨的高度,这样穿上内裤后,不会妨碍我们上卫生间啦。我们一共需要打六圈,也就是四个一圈半,反转腹带四次。

第三步:上绑

以高出原来位置一公分的距离螺旋上升。同时注意用手往上扶提赘肉,直到绑到肚脐眼上横三个手指的位置,腹带也就基本用完了。将腹带上下的角掖进其它层中就可以固定了。

产后束缚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使用束缚带的注意事项

1、产后4个月开始绑束腹带

产后盆腔、子宫、内脏器官都会进入一个恢复期,如果太早绑束腹带会使这些器官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器官的恢复。

2、束腹带可以帮助妈妈恢复体形

产后妈妈腹部肌肉松弛,肚腩、腰围变大,束腹带可以贴身绑缚在耻骨到肚脐的位置,帮助妈妈补充肌肉力量的不足,使松弛的肌肉得到喘息,逐渐恢复弹性。

3、使用腹带不当的危害

腹带束紧腹部,静脉就会受到压力,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曲张或痔疮。束腰紧腹时勒得太紧,还会造成腹压增高,导致韧带的支撑力下降,引起子宫脱垂、附件炎等妇科病。

产后束缚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如何挑选束缚带

首先,从材质要求,吸汗,透气,抗菌,清洗后不变形,而且不能有弹性,否则便会使腹长痱子或湿疹,更容易令腹部因潮湿受凉。 长约个人腹围的12圈半,宽度约为30—40厘米。 

尊享选用的腹带是由亚麻制作的,手工编织的,这样的腹带缠在身上,它的硬度有利于支撑,不变形,摩擦力大,不会慢慢改变你缠绕的形状,只有这样才能紧致产后松驰的骨盆,支撑产腰力,让产妇的呼吸顺畅,避免喂奶及久坐对颈椎及腰椎的劳损,同时承托下垂的内脏,避免纺锤形身材,实现塑身美体的功效。

七、产后束腹带使用禁忌

1、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不宜长期使用收腹带。如果想在产后健康快速的塑形瘦腹,可以在使用收腹带的同时加强锻炼,经常做抬腿、仰卧起坐以及一些产妇操等运动来促进收腹带的使用效果。

2、剖腹产的孕妇在腹部拆线后才能使用收腹带,但也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影响伤口的恢复。

3、身体过瘦或者内脏器官有下垂者,在脏器举托复位后应立刻取下收腹带。

4、注意材质选择。有些收腹带由化学化纤制成,具有刺激作用。使用此类收腹带不仅不舒适,还常伴有难闻气味,可刺激皮肤和呼吸道。选用收腹带时要注意不要跟风,贪图便宜,轻易使用劣质腹带。希望所有的妈妈都能如愿恢复身材哦~

温馨小贴士

绑腹带和拆卸时间 

  1.早晨起床、梳洗、方便完后,即绑上腹带; 

  2.午、晚餐前若腹带松掉,则须拆下重新绑紧再吃饭; 

  3.擦澡(或冲澡)前将腹带拆下,擦澡(或冲澡)后再将腹带绑紧; 

  4.入睡前请将腹带拆下备用。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