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怀孕 > 保健

预产期快到了,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呢?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7-02 09:04:16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预产期将近时多少可能会有些紧张,要做到心中有数,心情放松,所谓知己知彼,才会百战百胜啊,呵呵。从网上看到的关于分娩前信号、征兆及产程等的资料,稍稍整理了一下,贴出来供准妈妈们参考啊。

一、分娩前有哪些分娩前症状?

分娩开始前,常有一些先兆症状(称为"临产先兆")。

1.子宫底下降:

初产妇到了临产前两周左右,子宫底会下降,这时会觉得上腹部轻松起来,呼吸会变得比前一阵子舒畅,胃部受压的不适感觉减轻了许多,饭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

2.下腹部有受压迫的一种感觉:

由于下降,分娩时即将先露出的部分,已经降到骨盆入口处,因此出现下腹部坠胀,并且出现压迫膀胱的现象。这时你会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现尿频。

3.见红:

妊娠最后几周,子宫颈分泌物增加,自觉白带增多。正常子宫颈的分泌物为黏稠的液体,平时在宫颈形成黏液栓,能防止细菌侵入子宫腔内,妊娠期这种分泌物更多,而且更黏稠。随着子宫规律地收缩,这种黏液栓随着分娩开始的宫缩而排出;又由于子宫内口胎膜与宫壁的分离,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与子宫黏液栓混合,自阴道排出,称为见红。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兆。如果出血量大于平时的量,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异常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4.腹部有规律的阵痛:

一般疼痛持续30秒,间隔10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

5.破水:

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从的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降生已经不远了。

二、分娩前容易被忽视的征兆

多数产妇能预测预产期是那一天,但却无法预测是什么时刻。一般说,即将分娩时子宫会以固定的时间周期收缩。收缩时腹部变硬,停止收缩时子宫放松,腹部转软。另外还有一些变化也许不为人们所重视,举例如下:

1.产妇感觉好象胎儿要掉下来一样,这是胎儿头部已经沉入产妇骨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分娩前的一周或数小时。

2.阴道流出物增加。这是由于孕期粘稠的分泌物累积在子宫颈口,由于粘稠的原因,平时就象塞子一样,将分泌物堵住。当临产时,子宫颈胀大,这个塞子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分泌物就会流出来。这种现象多在分娩前数日或在即将分娩前发生。

3.水样液体的涓涓细流或呈喷射状自阴道流出。这叫做羊膜破裂或破水。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分娩前数小时或临近分娩时。

4.有规律的痉挛或后背痛。这是子宫交替收缩和松弛所致。随着分娩的临近,这种收缩会加剧。由于子宫颈的胀大和胎儿自生殖道中产出,疼痛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只是发生在分娩开始时。

三、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分娩前作好充分的精神和身体方面的准备是保证安全分娩的必要条件。

1.精神准备

产妇应该要有信心,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做好准备,用愉快的心情来迎接宝宝的诞生,丈夫应该给孕妇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周围的新戚朋友及医务人员也必须给产妇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实践证明,思想准备越充分的产妇,难产的发生率越低。

2.身体准备

* 睡眠休息:分娩时体力消耗较大,因此分娩前必须保持充分的睡眠时间,娩前午睡对分娩也有利。

* 生活安排:接近预产期的孕妇应尽量不外出和旅行,但也不要整天卧床休息,轻微的、力所能及的运动还是有好处的。

* 性生活:临产前绝对禁忌性生活,免得引起胎膜早破和产时感染。

* 洗澡:孕妇必须注意身体的清洁,由于产后不能马上洗澡,因此,住院之前应洗澡,以保持身体的清洁,如果是到浴室去洗澡必须有人陪伴,以防止湿热的蒸汽引起孕妇的昏厥。

* 家属照顾:双职工的小家庭在妻子临产期间,丈夫尽量不要外出。实在不行,夜间需有其他人陪住,以免半夜发生不测。

3.物质准备

分娩时所需要的物品,怀孕期间都要陆续准备好,怀孕第10月时要把这些东西归纳在一起,放在家属都知道的地方。这些东西包括:产妇的证件:医疗证(包括孕妇联系卡)、挂号证、劳保或公费医疗证。婴儿的用品:内衣,外套,包布,尿布,小毛巾,围嘴,垫被,小被头,婴儿香皂,肛表,扑粉等均应准备齐全。尤其出院抱婴儿的用品必须事先包好,做好记号,免得家属接婴儿时准备不全。产妇入院时的用品:面盆,脚盆,牙膏,牙刷,大小毛巾,月经带,卫生纸,内衣,内裤等。分娩时需吃的点心也应准备好。

四、分娩前必知道的7个问题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对分娩的过程了解得那么清楚,有助产士和医生,她们会知道如何帮助你。但是,从很多过来人妈妈那里了解到,如果你事先知道你会遇到哪些情况,那么在分娩的过程中,你会多一份镇定和轻松,这也正是你在分娩关键时刻最需要的。

下面的7个问题的答案是准妈妈最想知道的,它们将使你在分娩的过程中更有安全感。

1.我如何知道分娩开始了?

有些女性在分娩的那天会感到烦躁,这是身体发出的一种明确的信号,还有的准妈妈会出现心跳、燥热或者头痛等症状。此外,还会有人感到没有胃口或者特别饿,也可能出现腹泻或者严重的便秘。这时,子宫口也开始慢慢打开,有更多的液体流出来,骨盆和小腹开始感受到拉扯的疼痛。阴道和膀胱有被压迫感也是分娩要开始的信号。

当流出的血或羊水增多的时候,就是该去医院的时候了,这时阵痛也开始变得有规律了。有一个黄金定律可以帮助准妈妈判断分娩是否开始了:这个定律是4:1:1,具体的说:每四分钟有一次疼痛,每次疼痛持续1分钟,这样的阵痛节奏已经持续一个小时了。

还有一种分娩即将开始的征兆,那就是准妈妈开始感觉到强烈的疼痛,疼痛的强度让人难以忍受。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信号是,准妈妈自己觉得马上要见到小宝宝了,这个时候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分娩也许很快就会开始了。

2.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分娩这项艰巨的任务,怎么办?

对于分娩有恐惧感完全是正常的。准妈妈可以通过分娩准备阶段中的放松练习让自己平静下来。这里了解一些和分娩有关的细节,对克服恐惧很有帮助:

* 分娩前的阵痛是慢慢增强的,而不是突然降临,因此准妈妈可以逐渐适应。

* 每次阵痛之间都有间歇,那时准妈妈感觉不到任何疼痛(除了分娩的最后阶段),可以利用间歇好好休息一下。

* 此外,阵痛是有时间限制的,每一次阵痛都意味着宝宝离出生近了一步,当宝宝躺在你的怀里的时候,阵痛就真正结束了。很多研究显示,女性在怀孕20周到生产这段时间里,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会不断下降。其中的原因是身体中分泌了一种类似鸦片一样有麻醉作用的激素。成功分娩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忍受剧烈的疼痛,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和药物缓解疼痛,例如针灸、呼吸、缓解疼痛的药物,以及局部麻醉等。

3.分娩需要多长时间?

统计数据表明女性在分娩第一胎的时候平均花费大约12个小时,第二胎平均需要8.5个小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这10多个小时里要一直忍受没有间断的疼痛。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总地来说,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信赖的人的陪伴下分娩会更快一些。有些准妈妈阵痛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疼痛的强度高,而另外一些准妈妈痛感柔和一些,却需要更多时间完成这个阵痛期。因此,准妈妈应该顺其自然,千万不要有压力。分娩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而且是可以遗传的。因此,你不妨询问你的母亲,看看她的分娩经历如何。也可以了解一下你的姨妈和外祖母的生产过程,多少对你会有所帮助。你对阵痛的敏感程度与分娩持续的时间关联不大,但是你可以坚信,一切忍受到宝宝第

一声啼哭的时候就结束了。

4.谁应该在分娩时陪伴在你左右?

选择有很多种。有些人认为应该是宝宝的爸爸。因为宝宝的爸爸陪伴在你身边,这样你们可以共同经历生产的过程。但是,也有一些准爸爸不能承受这样的场面,那么最好安排他们在产房外面等待。有些人则认为应该找一些有过生育经验的女性亲戚或朋友陪伴在身边。因为她们经历过这个过程,会给你一些有用的帮助,而且不会过分紧张。另外,你也可以选择医院提供的专业导乐服务,这些导乐都是很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或者助产士,她们给产妇带来安全感,使分娩过程缩短(据统计,在第一胎分娩中,平均缩短了两个小时),而且她们还把"不胜任"陪产的父亲解放出来了。有了她们的指导,你的分娩会更加顺利!当然,这项服务也是需要额外付费的。在剖腹产的过程中,如果允许陪产,准爸爸们最好选择离准妈妈越近越好,哪怕不是直接站在产床前,也应该选择一个让准妈妈看得见的地方,这对产妇的情绪很有帮助。

5.当分娩遇到停滞不前该什么办?

通过相应地调节呼吸、放松和活动可以使分娩重新"启动"。这样的"中场休息"很有好处,因为我们知道阵痛是项艰辛的工作,因此产妇需要时间短暂地恢复一下。在阵痛中,能够入睡吗?这几乎难以想象,但是有1/5的女性在阵痛的间隙时间里还是做到了这一点。缓解疼痛的药物也能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在阵痛中,准妈妈们不必忍受所有的疼痛,因此可以接受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或方法,从而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呼吸、放松和活动对顺利地度过阵痛有帮助。例如,在子宫张开的阶段,可以让准妈妈坐在健身球上,身体向后弯曲,使呼吸变得容易,助产士或准爸爸坐在后面扶着。这个练习非常简单易行,任何一位产妇不需要预先学习,就可以在分娩中运用它。而且这个练习不仅对缓解疼痛有益处,而且也能帮助宝宝加速向下"降"如骨盆。

6.破水了,是否应该立即去医院?

很多女性在整个怀孕期间都在考虑,当分娩前,羊水大量流失该怎么办。其实,破水的时候,羊水急泻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不必对此过分担心。另外,还可以让你安心的是,妇产科大夫会在预产期前为你检查胎儿的头是否已经进入骨盆中了。当宝宝的小脑袋已经向下进入产道,羊膜囊破了,羊水流入产道,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医院了。如果破水来的太早,比预产期提前很多天,胎儿还没有进入准备降生的位置,就比较危险了。因为这个时候脐带会先于宝宝滑向阴道,在后面的胎儿的脑袋压迫着脐带,阻碍的血液的流动。因此,这个时候产妇应该平躺着被送往医院,以保证不压迫脐带,使给胎儿的供给得以继续。

7.是否能够使用催产针控制分娩的进程?

如果分娩没有任何进展,可以考虑使用催产针加快阵痛。另外一种需要采用催产手段的情况是,分娩一开始很正常,可是突然阵痛消失了,或者阵痛的节奏很慢,阵痛很微弱的情况下也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催产针来推动分娩。静脉注射的速度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产妇才不会感到失去控制。如果阵痛频率太高,就应该放慢甚至停止点滴,使阵痛间歇重新变得长一些。准妈妈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和产房中的护士沟通,提醒她们注意准妈妈对催产针的反应如何。

五、分娩前要注意的六个方面

等待了9个月,历经了太多的艰辛,当腹中的宝宝即将来到眼前时,准妈妈们的心情自然是无言的激动与兴奋。因此,如何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就万分重要了。本期准妈妈的话题就是探讨准妈妈临产前的必修问题。由于现代产妇多数只生一胎,属于初产妇,没有经验。因此一到临产,往往是全家慌乱,不知所措。对此,妇产科任主任表示,即将临盆的准妈妈们要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准备,才能够从容应对忙乱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 两大转变:准妈妈心情和生理发生变化

转变1: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一般准妈妈们怀孕8个月的时候,就会觉得生产的日子近了,但一到了9个月,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迎接宝宝的来临了。而这个时候,准妈妈们都会很兴奋,心情也会随之转变,是既忐忑不安又紧张兴奋。忐忑不安是因为接近了预产期,有些准妈妈明明离预产期还早,却开始有阵痛现象,有些妈妈则是预产期过好久了,宝宝还没有准备出来的意思。等待生产的心情加上生产时间不如预期,都会让准妈妈们多多少少感到忐忑不安。而生第一胎的妈妈因为没有经验,紧张是难免的,尤其不知道生产会有多痛,如果有经验的亲友在身边的话,会成为新手妈妈很大的依赖。加上要和即将出世的宝宝见面,兴奋的心情完全写在脸上。

转变2:生理变化很明显

除了心情的多种变化外,此时准妈妈们的生理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这段期间宝宝的发育已完整,而准妈妈在怀孕9个月时子宫的位置会升到肚脐上方,觉得胸部、腹部都充满压迫,感到不舒服,直到快生产时,宝宝会有一种快要出来的感觉,大概降到骨盆的位置,也因此胸部和腹部的压力都会减少。因此在快生产的那几天,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变化,有阵痛、出血或羊水破的现象,就要赶快就医了。因而在怀孕9个月的时候,如果是选择自然产的准妈妈,在预产期前几天都要和家人保持联络,最好有人陪着,一旦发现阵痛、羊水破了或是出血的现象,就是待产的时候了。

** 六忌:准妈妈生产之前注意别犯忌

一忌:过度紧张

精神过度紧张,使肌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轻微外界刺激即会引起疼痛。所以孕妇在临产前要消除顾虑,保持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生孩子虽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险,但绝大多数都是顺产,难产是极少数。特别在现代条件下,分娩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如果孕妇能认真进行产前检查,重视孕期保健,一般都不会出问题。

二忌:焦虑性急

有些产妇是急性子,未到预产期就焦急地盼望早日分娩,到预产期后更是焦虑不安,甚至乱用中西催生药物,这种心情也会给分娩带来不良影响。预产期是有一定活动期限的,提前或错后十多天都是正常的。但如超过预产期l0天以上还不分娩,应请医生查明原因。

三忌:粗心大意

少数产妇和家庭粗心大意,到了妊娠末期各种准备仍不充分,临产时手脚忙乱,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有少数孕妇已接近预产期,还乘坐车船到异地,由于车船的颠簸和劳累,常在途中造成意外分娩,威胁母子的生命安全。所以孕妇临近预产期最好不要随便外出。

四忌:疲倦劳累

充沛的精力是保证孕妇顺利生产的重要条件。临产前如果精神或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必将影响顺利生产。所以孕妇分娩前十多天,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吃好休息好,养精蓄锐,静候分娩。

五忌:忧愁苦闷

有些孕妇临产前心情不好,处于悲伤忧愁状态,这种消极情绪也妨碍顺利生产,应努力避免与消除。有些孕妇的精神压力是来自她的亲人--丈夫或公婆。他们盼子孙心切,使孕妇形成无形的压力和沉重的精神负担。亲人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爱心,不要施加各种压力,以免影响顺利生产。

六忌:忽视孕期保健

胎儿的娩出主要靠子宫收缩及腹压的作用,将胎儿从子宫"逼"出来,这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产前吃不好睡不好,对生产十分不利。临产前一定要注意营养,少食多餐,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吃好睡好,使体内能量充足,精力充沛,才能完成产时艰巨的任务。临近产期,还要注意按时排净小便,临产前每隔2-3小时应排一次小便,大便也要随时排净。因子宫、阴道与直肠相邻,如分娩时大便积留,不但会影响胎头下降,同时随宫缩用力娩出胎儿时,还可能将大便与胎儿同时排出,造成胎儿感染。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