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怀孕 > 孕检

监测排卵的时间 监测排卵的方法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6-10 15:06:56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什么是监测排卵

以下是监测排卵的相关项目:


1、子宫内膜检查:当女性子宫内膜受卵巢雌、孕激素影响,月经中期会出现明显的中期性变化,而经前5-7天分泌是属于晚期变化。例如,在月经前或来月经12小时内进行子宫内膜检查,这就是属于增殖期改变,即无排卵。

2、血性激素检查:月经中期血中性激素水平不同,血清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是要考虑抽血的具体时间,观察是否有排卵。排卵期是否出现LH峯和E2峯;来月经前7天,观察孕激素、雌激素水平,P5ng/ml即有排卵;月经第9天检测,若是FSH、LH《15U/ml、E2《100pg/ml,即卵泡发育不良。

3、超声卵泡监测: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分辨2-4mm的卵泡,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一般1-3天左右观察1次,连续观察可以看到卵泡逐渐长大,向卵巢迁移,第9-12天确定优势卵泡。

4、阴道脱落细胞:阴道上1/3上皮细胞对性激素敏感,月经周期中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例如,在月经后半期检测阴道脱落细胞主要是雌激素角化细胞居多,无周期性变化,即表示无排卵。

5、B超卵泡监测:B超卵泡的监测一定要在非月经期进行检查,一定要先根据日期推算法推算出大致的排卵期,然后在进行检查。

6、内分泌检查:在排卵之后正常是在月经来潮的前一周抽血化验孕酮,有升高说明有排卵。

监测排卵的时间

B超监测排卵,通常自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监测,也就是说从来月经的第10天到医院去检查。正常的卵泡发育到1.8-2.5cm属于优势卵泡,在排卵期隔日一次性生活怀孕的机率大。

监测排卵的方法

监测排卵的方式很多,可以自我监测也可以通过医院检查监测,但最为可靠的方法还是B超检查。

1、基础体温法。基础体温是指人体处于完全休息状态时的身体温度,它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卵巢排卵的功能及相应的内分泌变化。女性在清晨醒来后,尚未起床前,不做任何动作,用体温计置于口内舌下测5分钟后取出,读取体温数据并记录在体温记录表上,然后将体温计上的水银柱甩到35.5度以下,放回原处,准备第二天早晨醒后再试。另外,体温记录表还应注上有无感冒、发烧、失眠、性生活及来月经等情况,详细的记录将有助于医生判别排卵的功能。

2、宫颈粘液法。宫颈粘液由子宫颈管里的特殊细胞所产生,随着排卵和月经周期的变化,其分泌量和性质也跟着发生变化。在1个月经周期中,宫颈粘液如蛋清状,粘稠度小,滑润而富有弹性,用拇指和食指可把粘液拉成很长的丝状(可达10厘米以上),这时外阴部感觉有明显的湿润感。一般认为分泌物清彻透明呈蛋清状,拉丝度最长的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日,在这一天及其前后各3天为排卵期,可以隔天安排性生活。

3、排卵痛感觉法。排卵痛,是排卵的症状,排卵痛的时候是排卵正在发生的一种明确信号。是安排性生活的最佳时机。不过不能完全依靠这种疼痛的感觉去确定排卵日。

4、日程表法。生育期妇女中,太部分人排卵时间在下次月经前12-16天(平均14天)。推测排卵日可以从下一次月经的大概日期向前倒数14天。如果是28天的月经周期,可以在月经的12-16天隔天安排性生活。

5、排卵测试纸。测排卵试纸前2小时不能喝水。不要用晨尿测,最好在10点至20点测。建议月经来潮的第十天开始测,每天测一次如果发现在颜色逐渐加深,就要增加测的频率,尽量测到强阳,发现颜色转弱要安排性生活,排卵发生在试纸颜色转弱后。

6、B超检测排卵。在预测排卵时间的方法中,阴道B超是最直观的方法,它可以看到卵巢内有几个卵泡在发育、大小是多少、是不是已经接近排卵的时间等等。

监测排卵资料解读

1、基础体温是指清晨不活动时的体温,在排卵前期一直较低,排卵后即明显增高约0.2-0.5℃,一直持续到月经来临。BBT呈双相:提示有排卵,绝经期妇女或摘除卵巢的妇女无双相。BBT呈单相:提示可能无排卵。

2、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宫颈不分泌黏液,外阴也十分干燥。此后宫颈分泌少量粘稠而不透明的黏液。到排卵即将发生前,随雌激素高峯的出现,宫颈黏液变得稀薄、透明、清亮,量也增多,称为生育型黏液。

3、一般在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监测,观察卵泡直径的变化,在排卵前4天的卵泡直径平均每日约增3mm,在排卵前卵泡成熟约17-25mm,排卵后卵泡消失,连续监测可见在排卵前卵泡不断长大,当最大的卵泡消失时,提示发生排卵。(此方法可靠,但需连续监测,费用高)。

4、市面上出售有测排卵的试纸,可以买来自行测试。将试纸放在自己的尿液中,如果试纸的“小窗口”出现两条红线,说明即将排卵。此法需要连续多次检测。

以上4种方法,1、2较为粗略,3、4较准确,但价格较贵。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