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怀孕 > 注意

关于羊水,孕妈一定要知道这些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7-17 18:01:50编辑:西西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羊水,这是怀孕期间最常接触到的名词,与羊水相关的很多问题也是孕妈在孕期不得不注意的。

什么是羊水?从哪里来?

羊水是孕妈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羊水的成分98%是水,另有少量无机盐类、有机物荷尔蒙。

羊水有保护胎儿免受外部力量冲击的作用,同时能够参与胎儿的新陈代谢,还有保护母体的作用,减少由于胎动导致的不适感。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它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在胎宝宝的不同发育阶段,羊水的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妊娠第一个三月期,羊水主要来自胚胎的血浆成分;之后,随着胚胎的器官开始成熟发育,其他诸如胎宝宝的尿液、呼吸系统、胃肠道、脐带、胎盘表面等,也都成为了羊水的来源。

什么样的羊水是健康的?

羊水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胎宝宝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态,接下来“妈宝帮帮帮”从几个指标上来向孕妈介绍衡量羊水健康的标准。

羊水量

羊水量一般来说会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而增多,在20周时,平均是500毫升;到了28周左右,会增加到700毫升;在32~36周时最多,约1000~1500毫升;其后又逐渐减少。因此,临床上是以300~2000毫升为正常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称为“羊水过多症”,达不到这个标准则称为“羊水过少症”,这两种状况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羊水少是胎儿异常或母亲潜存疾病的重要表现。即使当时胎儿没有异常的情形,等出生后,此类新生儿的周期性患病率和死亡率也比一般婴儿高。因此,当出现羊水过少现象时,应立即先找出病因。

许多宝妈仅仅是因为饮水少造成羊水少的话,可在医生指导下补水,羊水少也不一定就要剖宫产。

1排除胎儿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多喝水。

2民间认为喝豆浆也能补羊水。

3必要时可入院输液治疗。

羊水过多

慢性羊水过多,发病缓慢,孕妇比较适应,症状较轻,但子宫高度膨胀时,有压迫症状。急性羊水过多患者,常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造成羊水过多的原因较为复杂,且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羊水深度DVP:

B超是检查羊水池的垂直深度,判断羊水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3-8cm为正常羊水量。小于3cm提示羊水过少,大于8cm提示羊水过多。

羊水指数AFI:

也是衡量羊水多少的指标,将子宫分成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四个象限,四个象限的最大羊水暗区垂直深度之和为羊水指数。

关于羊水指数的正常范围,据“妈宝帮帮帮”了解,根据著名妇产医生常玲的说法,最新更新的羊水指数正常范围是5-25cm。

当羊水指数小于5cm时,为羊水过少,大于24cm则为羊水过多。

羊水颜色

羊水的颜色随孕周增加而改变。

足月以前,羊水是无色、澄清的液体,到足月时因有胎脂,胎宝宝皮肤脱落细胞、毛发等小片物混悬其中,羊水则呈轻度乳白色并混有白色的絮状物。

羊水颜色异常

黄绿或深绿色:胎儿窘迫症。

标红或褐色:胎儿死亡。

金黄色: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所致羊水胆红素增高。

粘稠黄色:过期妊娠,胎盘功能不全等。

浑浊脓性或带臭味:宫腔感染。

关于羊水你应该知道的名词

破水

指羊膜破裂羊水流出的现象。

临产时,随着子宫不断地收缩,子宫口开大的过程中或子宫口开全、胎儿进入产道,子宫口开大处的胎膜承受不了较大压力而破裂,使羊水从阴道里流出。破水后应立即平躺就医,不能自行行走下楼,以免脐带脱垂。

早破

在子宫没有出现规律性收缩以及阴道见红的情况下发生的羊水破裂,也就是说胎膜在临产前破裂了。

尽快确定羊水早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细菌沿着阴道上行到子宫里感染胎儿,避免发生脐带脱垂等并发症。如果感觉在出现阵痛前有水从阴道流出,就可能是早期破水,应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或是发生脐带脱垂的情况,导致胎儿死亡。

浑浊

羊水混浊,在头先露时,认为是胎儿缺氧的表现。胎儿宫内缺氧往往与羊水污染的程度成正比。胎儿吸入羊水,娩出后有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如果呼吸道被羊水堵塞,新生儿生后易发生重度窒息。

羊水穿刺

产前诊断的方法之一,通过抽取羊水标本来获得胎儿的健康信息,可以取得大量与胎儿基因、染色体构成、成熟情况、遗传疾病相关的信息。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只推荐具有羊水穿刺指征的孕妈做。比如:唐氏儿、多次流产、部分有危险指征的高龄产妇、有遗传性代谢疾病等。

“妈宝帮帮帮”育儿小贴士:

【什么是羊水栓塞】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发病率为4/10万-6/10万,羊水栓塞是由于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和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