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一 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出现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特点:
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可以消退,但一般不超过2周。对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能有效帮助退黄,但不要让宝宝直接在猛烈的太阳下照射,以免强烈的紫外线伤害了宝宝稚嫩的皮肤。
相关百科推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二 母乳性黄疸
足月儿出现黄疸一般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上,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特点:
乳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3-4天,可持续2-3周甚至2-3个月才消失,但除黄疸外,足月儿其他方面是正常的。经医生检查诊断是母乳性黄疸的足月儿,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段时间,黄疸即可渐渐退去。
相关文章推荐>>>>>>>>>>>>>>母乳性黄疸妈妈要怎么防治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三 母婴血型不合
足月儿出现黄疸一般是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的。
特点:
足月儿黄疸多数出现在出生后2-3天,常见的是ABO溶血,即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A型或B型血,宝宝除了黄疸外,还可能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的特征。
一旦被确诊为是新生儿溶血,一定要尽快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绝不可拖延,否则,黄疸进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如不及时治疗,足月儿可能很快会死亡,即便幸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四 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出现黄疸,也有可能是用了磺胺等一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所导致的病理性黄疸。
特点:
母亲在孕期使用过非那根、安定等药物,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黄疸加重。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用药一定要谨慎,所有药物的使用,都要咨询过专业的医师,切不可擅自用药。
相关百科推荐>>>>>>>>>>>>>>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五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足月儿出现黄疸也有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
特点: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肠蠕动减慢,影响胎粪的排出,导致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最终使黄疸加重。对于这类足月儿,除了黄疸外,还可伴有嗜睡、活动少、反应迟钝、喂养困难等症状。
相关百科推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影响宝宝发育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六 新生儿感染
足月儿出现黄疸还有可能是新生儿感染,比如新生儿肝炎。
特点:
新生儿肝炎大多是由于足月儿还在母亲宫内的时候感染了病毒所致,一般在出生后1~3周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呕吐、不爱吃奶、体重不增等表现,大便颜色由最初的正常逐渐变成淡黄色或灰白色,尿液颜色加深。
相关百科推荐>>>>>>>>>>>>>>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七 新生儿胆道闭锁
足月儿出现黄疸,可能是换了一种婴儿期比较常见的严重的肝脏疾病——胆道闭锁。
特点:
胆道闭锁以肝内和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性梗阻为特征,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及进行性的肝纤维化。
一般在出生后2周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肝脏肿大,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宝宝大便性状的改变---颜色逐渐变浅。
相关百科推荐>>>>>>>>>>>>>>宝宝黄疸不退、灰白便恐是胆道闭锁
足月儿出现黄疸原因八 其他原因
足月儿出现黄疸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如新生儿产伤和红细胞酶缺乏、红细胞形态异常等,都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
特点:
引起足月儿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家长不容忽视,一旦发现自己的足月儿出现了黄疸,应及时送往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以明确诊断,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此外,家长也应该做好家庭护理工作,以免发生并发症。
足月儿出现黄疸的注意事项
1、黄疸自己会消退
2、都是母乳惹的祸
3、晒太阳可以退黄
4、多喂水和葡萄糖水、多排尿可以退黄
5、有黄疸就不能打乙肝疫苗
6、注意饮食:可以吃西瓜、梨子、猕猴桃、山楂
相关百科:
新生儿黄疸
足月儿黄疸
相关文章: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