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没有安全感怎么看的?假如宝宝没有安全感会有什么表现呢?不能让宝宝一直哭,会破坏安全感,不能不响应宝宝的要求,要不然会破坏安全感,不可以对宝宝凶,否则会破坏安全感……等,这些问题都是家长们担心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娃道路上,你是否会被这样关于“安全感”的焦虑所缠绕,好像对宝宝一点不好,就会导致他的安全感缺失,影响他一声的幸福。
孩子是非常需要安全感,但是近年来,“安全感”这个概念已经过度泛化,成为了一个筐,“溺爱”、“纵容”、“无原则”,全都可以往里装,变相成为了一种对妈妈的道德绑架,搞得妈妈们不敢睡眠训练,不敢断奶,不敢拒绝孩子,哪怕小鬼头已经横行霸道闹得天翻地覆,父母也是不敢管,因为生怕“破坏了安全感”。等小鬼头变成了熊孩子,早就已经失控管不了了。
另一方面,一旦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譬如说脾气暴躁,敏感胆小,分离焦虑之类的问题,父母就会担心是孩子安全感不够,责怪自己陪伴得太少。
就好像陪得多抱得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似的。
我觉很多父母对安全感误会得相当大啊!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到底什么样的状态的孩子,才算没有安全感。
今天,橙子就来澄清一下,安全感这些年背的那些锅。
爱哭闹不代表没有安全感
每个孩子天生气质个性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神经大条,所以性格温和,有些孩子天生敏感,难以学会安抚自己,一点点不适就会大哭大闹。
哭闹只是孩子的一种比较激烈的表达方式,当他们有情绪,不舒服,又没办法做到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会哭闹,你可以把哭闹理解为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所以是不是爱哭闹,可能只是因为有些孩子“话多”,有些孩子“话少”而已。
有安全感的宝宝也可能非常爱哭,没安全感的宝宝也很可能一点都不爱哭,所以是不是爱哭,和安全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有分离焦虑不代表没有安全感
父母们提到“分离焦虑”总是一个头两个大,生怕孩子“分离焦虑”大发了,就变成缺乏安全感了,送幼儿园总是会有一种生离死别之感。
其实分离焦虑只代表一种“过渡状态”,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孩子的环境一下子改变了,总得给人家一段时间适应一下吧!适应好了,分离焦虑自然就消失了。
孩子刚入园,对妈妈不舍得,想念妈妈,那是很自然正常的情绪,和安全感扯不上啊!
就像你上大学离开家乡,突然在某个脆弱的时刻,非常思乡想家落泪,不代表你失去安全感,道理是一样的!
害羞胆怯不代表没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害羞胆怯,其实只是“热得慢”,他不熟悉这个环境,不熟悉这些人,所以他会待在他认为安全的区域(譬如妈妈的怀里),对新的环境和人保持警惕,当他有足够时间去观察,去熟悉,放下警惕,胆子就自然大了。
其实“胆小”这件事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我们的祖先都是胆子大,什么陌生的东西都不怕,人类是活不到今天的,胆子小点的孩子更注重自己的安全,不会乱跑,不会离开父母,不会跟陌生人走,不会乱吃东西,从另一方面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嘛!
你可以说他是胆小,也可以说他是谨慎,只是一种性格特点而已,和安全感没关系呀!
依恋“安抚物”不代表没有安全感
这也是对“安抚物”最大的误会,其实有安抚物的宝宝才是安全感很足的宝宝,安抚物本身是增加安全感的,因为孩子对安抚物的触感味道非常熟悉,这他心里感到安定,不怕陌生的环境。你要是真是简单粗暴的把安抚物撤了,倒是很有可能导致他短暂失去安全感啊有没有!
既然以上几种表现不代表缺乏安全感,那么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什么呢?
缺乏安全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失去信任”:失去对环境的信任,失去对人的信任,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是不稳定的,担心下一刻会有坏事发生,担心依恋的人很快就会离开,担心会失去所有的爱。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因为总是处于“担心”中,他会表现为精神紧张,不活泼,没心思探索玩耍,表情不放松,缺乏那种属于孩子的“灿烂笑容”。
他们可能会故意封闭自己,对人态度非常冷漠疏离,对任何东西都不表达欲望,因为“没得到也不会失去”。
他们可能会特别乖巧,挖空心思去讨好大人,特别害怕大人生气,特别害怕大人不要自己,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样子。
他们会有社交问题,因为他们总是不信任,所以会用防备而不是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人,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很难有好朋友。
其实,只要在意孩子安全感的父母,就不会拥有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现在孩子拥有的关注只嫌太多,想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现:
1,情绪丰富,不会压抑自己,会自然而然的表达高兴,愤怒,伤心,不满等各种情绪。
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会拒绝,会反抗。
3,会依恋一个监护者(不一定是父母),和ta十分亲昵,喜欢抱抱之类的肢体接触。
那就完全没有什么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你做错了什么事,导致孩子缺乏了一些安全感,也是可以修复的,只要你让孩子可以感受到你持续而稳定的爱,他就会重新充满安全感。
其实所谓安全感,就是要求环境有“安全性”和“一致性”
要满足“安全性”其实很容易,只要你家孩子是亲生的,你爱他拥抱他,满足他生存基本需求,不要虐待他,不要忽视他,安全就够了
但是“一致性”却是很多父母会忽略的。
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总是喜怒无常,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会得到父母什么样的反应,就会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不稳定,总是频繁的更换照顾的人,让孩子不敢去依恋,因为可能下一刻就会失去,就会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身边的规则不稳定:今天打人父母没反应,明天打人父母又拼命吼,他不知道做事的规则的底线在哪里,也会缺乏安全感。
孩子是可以接受改变的,虽然他们在改变的时候会很不愿意,但是只要在把改变的过程变得尽量缓慢,让宝宝慢慢适应,再保持改变之后的一致性,宝宝是不会丧失安全感的。
譬如说,入园本身并不会丧失安全感,但是去了几天,又不去了,过了几天又去,然后觉得哭得可怜,又不忍心送了,这样才就会丧失安全感。
譬如说断奶,最忌犹犹豫豫,昨天断了,今天不忍心又让吃很多,明天又说要断,孩子就会丧失安全感,导致更加难断。
你越是不坚定,越损害安全感。
所以,让孩子有安全感并不等于满足孩子所有要求,不要打着“安全感”的幌子,来掩盖自己没原则,缺乏管教能力的事实。
你的教养风格是宽松的也好,严格的也好,陪伴孩子不那么多也好,让孩子多哭了一阵也好,都不是问题,只要你在每件事情上都能尽量保持一致性,不要变来变去,孩子自然安全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