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抱怨“我不会,我不敢”时,家长该怎么办?孩子不敢去尝试和冒险,家长该怎么做?要知道你的应对方式决定了他的一生!
前两天,朋友给我说了一个事情。她带着孩子去公园里玩,有很多小朋友都在荡秋千那里排队,她看孩子直直的盯着那儿,就拉着孩子过去排队,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排到他们了,孩子犹犹豫豫不敢上前,确实孩子从来没有尝试过,也是情有可原,朋友当时就“好妈妈”上身,蹲下来说:“没事宝宝,妈妈会保护你的。”
可是孩子看了看秋千,看了看妈妈,有点着急,弱弱的说了一句“我不敢,我们走吧”。
后面的孩子都眼巴巴看着,朋友实在没办法,就带着孩子离开了。
有的家长就会想,荡秋千很简单,我家孩子早都会了。确实很简单,但是每个宝宝都有抱怨说“我不会,我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不能五十步笑百步,而应该检讨孩子为什么会没有自信,没有耐心?
帮孩子太多
朋友说,孩子在生活中总是爱说“我不会,我不敢”,她回忆起来,不管在家在外,很多事情都是她给孩子提前准备好,孩子不会穿衣服,会跟她撒骄;不会拿筷子,就用勺子。因为没有在意这些小细节,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这样的问题,小艾不止一次的说过,朋友还是没放在心上,爱孩子很正常,多余的爱则会变成负担。
直接给方法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开始会坚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但是孩子一着急,家长也跟着烦了,就直接给孩子做示范。
做示范,看似正确,却是阻碍了孩子探索的脚步,可能以后每次遇到困难,孩子都会通过着急,哭闹的方式,得到关注,期待你的帮助。
同事的孩子才3岁多就可以自己洗澡洗头,为什么这么独立?就拿孩子吃零食这件小事,她从来不会帮,更不会做示范,打开了就吃,打不开就不吃,孩子一开始会哭闹,后来几次都会自己想办法打开。慢慢地,孩子遇到事情不是退缩,而是享受这个探索过程。
本体觉整合失调
有些孩子胆小,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家长和老师会误认为是孩子的做事态度有问题,一味的逼迫孩子,但是没什么作用。其实,这些情况也许并非孩子故意,很可能是本体觉整合失调引起的。
本体觉掌控着身体各器官的协调运作,如果失调就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从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容易产生挫败感,遇到事情,没有做就抗拒。
本体觉失调分为这几种,对肌肉控制不良、手眼协调性差、手耳协调性差、身脑协调性差,大脑不能对身体传来的信息很好的归纳整合,错误的本体觉会使孩子动作不灵活,产生挫折感,失去自信,经常懊恼沮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是这种情况,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就是进行感统训练。
当然,除了专业训练以外,我们家长该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做不到”呢?
很简单,就是和孩子做“同学”,最好看起来比他还要笨一点点。
彤彤想学钢琴,可是又怕学不会,不敢让妈妈报名,妈妈为了让女儿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自己也报了名,和她一起从最简单地记五线谱开始学。
为了和妈妈共同进步,孩子竟然琢磨出了一套独有的简易记谱法,还会画出五线谱,陪妈妈反复练……
每次一起练琴,记不住谱子的时候,孩子就会鼓励妈妈。
一直到现在,坚持了两年,都没有放弃,妈妈也在业余时间多了一门技能。
家有琴童的妈妈不妨回忆一下,每到练琴时间,那个气场强大、指点江山的人是你吗?是不是在孩子弹错一个音符时,总是忍不住斥责:“这么简单,你怎么都搞错!”……如果是,就别埋怨孩子厌琴了,换成我,我也会厌的。
因为,人在能力欠缺、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起努力的伙伴。
当然,有时候,孩子面对的是难度系数比较大的事,自己很难找到方法,还是需要成人指导。
即便如此,我也建议家长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有技巧地慢慢引出方法,而不是直接示范给孩子看,你可以给线索,但不要给全部。
说到底,育儿这事得讲求技术含量,与其费力做榜样,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把机会交给孩子。小树苗自己会努力生长,开出连你也没有见过的花!
大多数家长走进了教育孩子的“误区”当中,一味的给孩子树立榜样,追求成人应该追寻的效率,却忽略了孩子对过程的追求。
重要的不是孩子敢荡秋千,会弹钢琴,重要的是孩子拥有愿意去尝试,自主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那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