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商场里兴致勃勃地购物,孩子突然哭闹不止;你在聚会中和别的家庭沟通,你的孩子突然发脾气大闹一场……面对类似的头疼场面,部分家长只能摇头感叹:“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这孩子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孩子突然“无理取闹”是怎么了?
可是,你真的确定孩子是无理取闹吗?有没有问过他“胡闹”的原因?其实,大部分时候,孩子的无理取闹都和你的“忽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忽视了他的情感
记得童宝1岁多的时候,我约了一个朋友带着家庭一起出游,朋友家也是一个小男孩,已经3岁多了,刚上幼儿园。他的妈妈一见童宝就非常喜欢,偶尔抱抱童宝,在旅途中也一直帮忙照顾童宝。
这个3岁的男孩开始无理取闹了,他会发气推开妈妈,甚至无端大吼大叫。刚开始我们也不能理解,后来渐渐发现,每当他的妈妈对童宝表示出关注时,他就会做出这些行为——原来,他“吃醋”了。
我们都知道,2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物权意识,不太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部分孩子会在家长的引导下慢慢愿意分享,但有一样东西是所有孩子都难以做到分享的,那就是爸爸妈妈的爱。当他们意识到爸爸妈妈对别的孩子表现出关注和喜爱时,就会萌发一种“爸爸妈妈会不会不喜欢我了”的危机感,不懂得表达恐惧的他们,只能通过偏激的方式去阻止。
因此,当你和其他孩子相处时,别忘了关注自家宝宝的感受,及时表达对他的关心和爱是避免他无理取闹的最佳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胎家庭的爸爸妈妈更要注意自己关注点的平衡,避免孩子之间互相“争宠”。
忽视了他的需求
不论多大的孩子,都会对同一件事情表现出高需求——爸爸妈妈的关注。常常听身边的朋友这样分享:现在的孩子不得了了,才几个月大、一岁多就懂得来抢爸爸妈妈的手机玩了!
其实,孩子不是抢手机玩,而是想抢得爸爸妈妈的关注。因为爸爸妈妈和他们呆在一块时,只是偶尔看他们几眼,大部分的时间里,关注度都在那个小小的屏幕上。于是,他们只能萌萌地爬过来,通过抢手机、拍手机的方式,努力博得爸爸妈妈的关注。而更大一点的孩子,就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表达需求。
关注就是孩子无时无刻都存在的需求,而忽视他的这类需求,就很容易引发孩子各种方式的“抗议。”
你带孩子去超市,自顾自地挑选商品,却忽视了孩子对某件商品的钟意;
你带孩子出去玩,自顾自地拍照分享,却忽视了孩子对某个项目表现出的兴趣;
你带孩子旅行,自顾自地欣赏美景,却忽视了孩子和你分享的所见所闻……
所以,他只能通过“无理取闹”拉回你的关注度。你觉得他无理,他却觉得很有理:你已经忽视了他太多次,他的一肚子委屈足够支撑他发脾气了。
可见,当孩子无故发脾气时,你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刚刚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关键信息?
用一句无理取闹去概括孩子的行为,的确是化解场面尴尬的轻松方式。但了解孩子无理取闹的背后的理由、并对症解决,才是父母们更需要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