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爱帮你“倒忙”的孩子,爸妈该如何应对?对待爱帮你“倒忙”的孩子要有耐心,家长们可千万别再骂那个爱帮你“倒忙”的孩子。
昨天女儿又帮倒忙了,她把爸爸刚写好的程序敲乱了,蹲完厕所回来的爸爸,看着代码被打成一串乱码,脸都绿了。趁爸爸怒火未爆发前,我火速把女儿抱去了洗澡房。
女儿怯怯的看着我,眼神中透着不确定,我知道她是害怕妈妈骂她。
然而我并没有责怪她,我知道事情的原委。她之所以用力拍打爸爸的电脑,是她看见了一只小蟑螂在键盘上,她想帮爸爸赶走。
对于这件事,我并没有和女儿说太多,只告诉:“我知道你是想帮爸爸赶走蟑螂。”
类似这样乌龙的事件还有几次。
前段时间,女儿还把爸爸的奖杯打碎了。那次是因为她想帮我擦桌台,不小心碰到奖杯摔下来。
奖杯摔碎女儿哭的特别伤心。她很喜欢这座透明玻璃奖杯,在奖杯还被收在盒子里时,她时不时的就跟爸爸说:“爸爸,我可以看看你的奖杯吗?”所以我索性就摆出来了。
把女儿哄睡后,先生过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提醒我不要太宠着女儿。
其实这跟宠一点关系都没有。包庇孩子的错误,叫宠,原谅孩子的失误,叫宽容。
孩子失误的时候,是教育最好的时机。
我和先生说,我们应该感谢女儿,拥有为家庭分担力所能及的事的态度,虽然她能力尚未成熟,就她这份努力干活的劲值得我们宽容。
失误并不糟糕,打碎几个东西,洗坏几样道具,敲坏几行程序,我们无非是要为他们多做几次“擦屁股”的事,可孩子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满足——她长大了,能帮忙了。
而且,我们能借助失误,顺手推舟的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帮忙。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孩子是乐于被教育的,因为她渴望“长大”。
我记得她以前还特别喜欢帮我包饺子,女儿包的速度很快,一张皮拿过去,舀一勺馅,然后合起来就算完事了。
我带她去煮她做的那份饺子,结果盛出来的是饺子和馅分开的,女儿看了很沮丧,转头就走了。
她没有回座位继续帮我包饺子,而是去玩玩具了,我知道她挫败感来了。
我承认,从一开始不戳穿到后来故意让她出洋相,我是有预谋的。我希望她体会错误后的正确,因为我说太多,都抵不了她自己去感受错误有效。
我又把她带回桌前,让她按照我告诉她的步骤重新再做一个,她勉强答应。当她真的捏出一个饺子时,她高兴的跳起来:“year,我会包饺子啦。”
女儿欢呼的那一刻,我相信她一定满足感爆棚。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自我价值和满足感。讲一个我自己身上的案列。
和很多家庭不一样,我们家掌勺的是爸爸,每次先生做大菜,我只有观摩的份插不上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度认为自己做菜的能力太拙劣,以前会的小炒也没信心再做了。在做饭这件事上,我彻底放弃了自己。
有一次先生回老家办事,家里有亲戚来访,我硬着头皮做了几个以前先生做过的菜。
果然很难吃。
先生回来后,我就有意识的在一旁偷学做菜,先生也心照不宣的让我打下手。
在偷学的日子里,第一次感觉鱼头原来那么硬,把鱼切成块控制拿到力度很重要,烧菜前和关火时火候有区别...娴熟一点点在积攒。
去年新房乔迁,邀请亲朋好友做客,我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剁椒鱼头、可乐鸡翅、红烧排骨焖笋子、香辣虾、炖汤...当自己倾力烧出的菜被别人赞扬时,那种满足感不言而喻。
满足感能激发一个人的自信,成人有感触,孩子也会有感觉。
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帮忙,是拒绝的。拒绝的理由,是孩子太小干不好。
有位妈妈曾在群里这样抱怨:
你们家孩子调皮吗?我家孩子都快管不住了,我做什么他都抢着要帮忙,扫个地能扫二十分钟,他扫15分钟,我重扫5分钟,叠个被子能叠10分钟,他叠8分钟,我重叠2分钟,我都快顶不住了。
A妈妈说:
孩子那么小能干啥呀,不就是来添乱的,你用玩具或好吃的打发他走就好啦。
B妈妈说:
跟我家一样,我直接告诉他不许动妈妈的东西,孩子碰两次壁就不捣乱了。
C妈妈说:
给他看动画片就不抢活干了。
几乎所有的妈妈给出解决方案,是如何制止孩子帮忙。她们认为孩子帮忙,是在添堵。
妈妈们有这种思维不奇怪,因为她们聚焦点在“如何杜绝孩子添乱”。如果把聚焦点换在“如何让孩子正确帮忙”上,我想处理结果就会很不一样。
用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帮忙,孩子会体会到快乐,用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帮忙,孩子会失去成长。
如果某一天,你的孩子见你洗衣服想要帮忙,答应他。给他一只袜子或者毛巾,让他体会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快乐。
要相信,很多时候,错误的发生才是正确事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