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当孩子说“我做不到”时,爸妈懂吗?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3-23 08:03:43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当孩子和我说“妈妈,我做不到”的时候,是孩子不自信还是怎么?当孩子说“我做不到”时,他其实在说什么?

有位妈妈告诉我他的儿子特别消极、不自信,比如拼拼图时,妈妈鼓励说:你很聪明,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

儿子反复说:我很傻的,我是傻子,我是笨蛋。

妈妈说:怎么会啊?!你肯定可以做到的,努力就可以。

儿子反复答:我做不到,我是傻子,笨蛋。

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妈妈感觉非常无助,看到孩子一副消极逃避的样子,还有点恨铁不成钢。

了解下来,孩子也确实容易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愿意尝试新挑战,比如和小朋友或大人赛跑,一旦别人超过他一点点,他就不跑了。也经常说反话,逃避与妈妈好好沟通。

妈妈基本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也是不满意的,比如刷牙洗脸磨磨蹭蹭,上早教班自己玩乱跑,不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爱发脾气,不专心不努力……

偶尔一两次满意,妈妈倒也会表扬,但大部分时候,妈妈觉得是这个孩子太难带,还不听话,不努力。如果孩子听话努力的话,会做得更好。

总之,妈妈把着眼点一直放在不足上,孩子每天夜以继日感到的就三个字:“不够好”或“不努力”。

这种“从不说好,说了也很假很空,只说不好”的消极关注,每天都让孩子感到压力,满满吞噬着孩子的信心。

比如,练习跳绳,有一天孩子提起精神,全神贯注,一气呵成,连跳了8个(平时一般连跳3个)。

妈妈惊讶地说:

“你看,你可以的啊!竟然连跳了8个,这不很好吗?只要你认真努力,你就可以做得像这次这么好!”

这话乍一看像是肯定鼓励甚至表扬,但孩子怎么听都像在说:“你不够努力,你应该更努力!你过去太不努力了吧!”

而一个有着积极人格倾向的妈妈,可能会这样说:

“妈妈看到你全神贯注,两只脚每次都努力抬高,姿势标准,真厉害!”

“这一次的完成不止属于这一次,而是包含着你过去每一分每一秒的努力,是我们过去每一次的浇水施肥、辛勤耕耘的结果。”

“没有哪一个成功是偶然的,而是过去的很多次努力在此刻的展现。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一定也为自己感到高兴,是吗?”

这一次,孩子听到了什么?感受如何?他将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过去的行为?他会决定接下来怎么做?

有着积极人格倾向的家长,会善于肯定孩子过去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他们总会让孩子感受到真切的价值感!

那就是:

我过去是努力的,哪怕是一点点;

我过去的行为是有让我自己满意的,哪怕是一点点;

我的爸爸妈妈也对我是满意的,哪怕是一点点;

哪怕我还有不足,但我有价值感,有成就感,哪怕是一点点;

我感到充满力量,我还可以做得再好一点,我还想继续努力……

自信与内在动力就这样悄悄得明亮起来了,每一个这样的时刻,就仿佛星星之火,在孩子的心里被点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积极人格,从哪里来呢?

除了孩子先天的气质类型,我想更多的是从同样有着“积极人格倾向”的抚养者身上沿袭而来。这里仅从后天的教养,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上来谈一谈我个人的观察。

有着积极人格倾向的家长,通常:

1、超级擅长积极关注。

他们更重视和强化,“做”这个行为本身,和“已经做到的”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你依然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写作业,而且已经把这两道题独立完成了。

他们更重视和强化,“做”这个行为本身,和“已经做到的”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你依然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写作业,而且已经把这两道题独立完成了。

他们更重视和强化,“做”这个行为本身,和“已经做到的”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你依然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写作业,而且已经把这两道题独立完成他们更重视和强化,“做”这个行为本身,和“已经做到的”值得肯定的部分;

比如: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你依然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写作业,而且已经把这两道题独立完成了。

他们愿意耐心等待,慢慢引导和鼓励,较少强迫孩子一定要在程度上做得如何如何更好,不会让孩子感受到“我永远不够好”,而是经常让孩子感到“我有可取之处,我还想更好”。

2、孩子做得好时,肯定过去的长久努力。

他们在孩子成功时,会告诉孩子:他们在孩子成功时,会告诉孩子:成,是在于过去长久的努力,而非仅仅是态度好了。

他们较少纠结在孩子的态度上,他们知道态度是随着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而改变的,他们不求孩子完美,只求努力改善。

3、孩子做得不好时,引导孩子自我肯定。

他们在孩子做的不够好时,也会注重先引导孩子自我肯定,让孩子先说说哪里对自己比较满意,再说说哪里可以改善,作为成长点来发掘孩子的内在动力。

他们经常让孩子有价值感、成就感,而不是一直让孩子感到自己总是不够好。

4、对自己也比较满意,知足常乐,迎难而上。

他们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精神上比较放松,知足常乐。而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也比较有执行力,有过往的成功经验让他们更擅长把压力变为动力,不怕失败。

(而具备相反特质倾向的家长,比较容易追求完美,紧张焦虑,对孩子和自己都要求过高,甚至会让孩子感到比较苛刻,对自己和孩子都不太满意。)

最近和家长工作时,我时常感受到这些有关“积极人格”的部分,也看到一些妈妈和我聊完之后,对自我有了新的觉察,这真的很不容易,孩子也许真的是我们的老师,因为孩子,我们才会更加完善自我,希望给到孩子更多积极的影响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心里的火苗,一定会映照出孩子心中的斑斓天地。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