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玩游戏,爸妈会吗?不管父母有多忙,都要记得陪孩子,陪伴游戏过程中,你应该避开这个“陷阱”。
中午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这群小家伙,放学后聚集在小区弄堂里玩耍。弄堂口住着一个老人,孩子们每天在他家门口吵吵闹闹,让老人很心烦。
一天,老人实在忍受不了。于是他从屋里拿了一大盒饼干出来:“孩子们,快来吃饼干了。”
孩子们看看老人:“爷爷,你为什么要给我们吃饼干?”
老人笑着说:“你们的欢快笑声让我想起自己快乐童年,我感觉一下年轻了。”于是老人给每人分了5块饼干。
第二天孩子还来到老人门前玩耍,老人同样拿出饼干分给孩子们。但是这次每人只分了2块饼干。
第三天,老人给每个孩子分了1块饼干。孩子们有点不开心:“怎么饼干一天比一天少了?明天我们不来陪你了。”
老人看着离去的孩子,微微一笑然后回屋里去了。终于可以清静点了。
故事看到这里,相信你和益南我有一样的疑惑:为什么老人给孩子们吃饼干,然而孩子们不愿意来玩了?
益南我遇到问题,喜欢找问题本质,下面听我慢慢道来。
1、假如故事是这样的
老人嫌弃孩子们吵闹,气冲冲跑出了:“别在这里玩了,你们吵吵闹闹影响我休息。”
这时候,孩子们会什么反应?
“我们在这玩关你什么事情?你让我们走,我们偏不走。”
这时候老人越加生气,孩子们越不愿意离去。
2、老人的“秘招”
老人知道孩子们在自家门口玩耍只是为了开心,是自主的。
老人“偷梁换柱”,通过奖励孩子饼干,并告诉孩子:你们的笑声让我回忆自己的童年。
这时候孩子得到奖励后,会认为:我们让老人快乐,所以我们有饼干吃。
老人第2天、第3天的奖励逐渐减少。
孩子会想:“我们来陪你,可是你的奖品越来越少,真抠门,我们再也不来了。”
3、为什么“饼干赶走了孩子”
孩子们玩耍,本属于孩子的内在动机,是通过玩耍享受快乐。
老人告诉孩子,你们来玩,让他快乐,所以给孩子饼干。这时候饼干成了孩子们的外在动机。
当外在动机减弱或消失,孩子们就失去了行动主动性。
4、思考
在游戏化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及时反馈(奖励)让孩子有了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机。
很显然,及时反馈的方式十分重要。
哪些些方式是“陷阱”?
哪些方式可以激发孩子内在动机?
5、“陷阱”
a、鼓励孩子认真学习
宝贝,现在认真复习,期末考试3门功课都是100分,我带你去东北看雪
b、帮助孩子早睡早起
宝贝,如果你能每天准时起床上学,那么我就每天晚上陪你玩。如果做不到,我就不陪你玩。
6、正确方式
a、鼓励孩子认真学习
宝贝,通过你最近努力,你的语文、英语进步很快,继续努力争取期末考试更上一次楼。然后我们全家去东北看雪。
b、帮助孩子早睡早起
宝贝,由于你今天早起,送你上学后我也早早到公司。今天早到公司后工作也顺利完成,晚上可以准时回来陪你玩了。
在游戏化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只要你绕开这些“陷阱”,培养孩子内在动机,孩子就会自主学习,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