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在时,母亲该如何跟孩子挑战?孩子出生时,大人一般都认为孩子首先会与母亲建立特别的亲密关系,认为孩子更能与母亲成为同一。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父亲离开几天或几个星期回家后,孩子不接受他,或者说要赌气。
答:父亲也感到很糟糕。首先,应该明白时间对于孩子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两天、三天,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两天很长,父亲离开时,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尤其要对他说:“我会想着你的。”母亲也应经常提起父亲,让父亲在她的话中出现。父亲回家时,假如孩子给他脸色看或表现得无动于衷,他也不应大惊小怪。父亲不能表现出一丝坏情绪,而要表现得自然:“我的女儿,你好!我的夫人,你好!”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恢复如前,在父亲身旁转来转去。
父亲也不应马上扑过去拥抱孩子。父母不知道孩子在三岁以前并不认为亲吻是件好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知道大人到底要做什么,尤其是父亲很爱孩子,而父母以为亲吻孩子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爱,以为孩子亲吻父母时也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是不对的,或者说这是强加给孩子的一个惯例,孩子要忍受,而且不表达任何意思。
孩子表达自己爱的方式是把玩具拿到面前,爬到他的膝盖上,把自己的娃娃拿给他。在这种情况下,不在家的爸爸或妈妈要对他讲:“我看见你真高兴。你给我拿来的东西真漂亮。”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这件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让爸爸感兴趣。
问:谈到短暂离别的问题,我们接到了很多父母的来信,他们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外出,如修路工人、商务代表和广播、电视记者。他们都想知道孩子经常远离父亲是不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大悲剧,有些人甚至考虑改变职业。孩子怎样看待这种离别呢?
答:一切都取决于用什么方法给孩子解释,如果父亲给孩子解释自己不在时所做的事情,如果他用生动的方式、简单的词语给孩子讲述(哪怕孩子不太明白)自己驾驶卡车,在电视界工作,或任商业代表,或其他任何一种职业,孩子会记住的。父亲不在时,母亲也要让孩子记住父亲在工作,会想念他们的,他很快就会回来的。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可以给他们看日历:“你看,爸爸就快回来了,你该为他做些什么呢?
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吗?他会非常高兴的。”父亲不在时,别人应该讲起他,走过三四次后,有头脑的孩子(孩子从十二、十四或十八个月起就有意识了)在父亲走后非常清楚他会回来,他不在家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会想念他。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不应让孩子(特别是孩子长到十八至二十二个月时变得有些易怒,与妈妈产生对抗时)认为父亲回家后就是起维持秩序的作用。母亲尤其不要说:“我要把这事告诉你爸爸。”这样做非常非常糟糕,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无数微小的过失感,而把它们与父亲回家联系起来。这种不自在的感觉会使父亲的归来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也不应以父亲不在家为借口而排斥父亲。有些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向母亲要求不要把自己做的某些不光彩的事情告诉父亲。如果只是一些小事或性格困难,母亲可以回答:“当然不会告诉他,你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爸爸在的话,你可能就不会做这事了,我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去打扰你爸爸。”如果与之相反,情况严重,母亲为此需要听取父亲的意见,母亲不应向孩子撒谎,也不应以向父亲告状来威胁孩子,好像求助于惩罚性的力量。帮助孩子尊重父亲,把他视为给自己提出好建议的助手,把他视为有责任和自己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总之,当父亲不在家时,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不分年龄大小),最重要的就是时时记得父亲的存在,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孩子,你需要怎样的爱?】
在我们和孩子用行为表达爱的时候,最好提前征求孩子的同意,文中多尔多提到“父母以为亲吻孩子可以表达爱”其实,可能只是“强加给孩子一个惯例”。或者一个玩具让孩子觉得你喜欢他所喜欢的,认同了他的观点,他就觉得很高兴。我们给了他所需,而非给他我所需!
【孩子,即使爸爸不能陪伴我们,他也一样爱我们!】
当父亲外出不在家时(尤其是长期外出时),用语言帮助孩子建立连接,出门提前告知孩子,把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简单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怕他听不懂。当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可以使用各种工具(视频通话,微信留言)来用语言保持与孩子的关系。即使父亲不幸过世,也应该出现在母亲的语言中,父亲的人不在,但是从整个家族体系中来说,他的位置仍然存在,家族的能量需要用语言通过过世的父亲的位置流动到孩子身上!
【妈妈,不要当告密者!爸爸,不要当执法者!】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让母亲很恼火时,也请不要说出“等你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之类的话,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母亲的角色不是告密者,父亲的角色不是执法者!正如多尔多所说:“这样的不自在会让父亲的归来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