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带孩子出门,强制孩子打招呼好吗?孩子懂礼貌,说明爸妈教的好,但是这些最伤孩子的中国式礼貌,父母心理明白吗?
特别是父母在亲友面前,孩子见人知道打招呼,主动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会让父母倍儿有面子,还能带来某种“安全感”。
看,我的孩子多有礼貌,证明我教得好。
如果他反其道而行,不打招呼,不懂分享,甚至哭闹耍赖…不少父母就会陷入焦虑。
为什么不听话?这让别人怎么看我?
情急之下,开始各种强迫孩子。必须张嘴!必须分享!必须谦虚…
殊不知,这种中国式的礼貌,真的很伤害孩子。
叫人,赶紧叫人!
闺蜜的女儿,性格超级内向,见人就喜欢往后躲。
每到此时,闺蜜就不耐烦:快叫人听见没?赶紧叫人,懂不懂礼貌!!
看见女儿畏缩的样子,她还挺来气。随谁了?我和她爸哪个也不这样,真是…
其实我能看出来,小姑娘很努力的想张嘴,可她妈越催,她越窘迫。最后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死活发不出声音。
天性内向的孩子,不敢叫人很正常,而且许多宝宝在Terrible Two时期,也很不喜欢叫人。自我意识觉醒,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越让他叫越不叫,故意气你。
我家米粒就是,突然有天就“不听话”了,时叫时不叫的,弄得你…
主动叫人是有礼貌的表现,但不主动,就代表没礼貌?如果成人这样做,肯定无疑,可换成孩子,不能如此武断的下结论。
与其吹胡子瞪眼的骂,不如多陪孩子做做小游戏。
很简单,在家里你假装是客人,让孩子对着你练习打招呼。
“叔叔,你好~阿姨,再见。”
对于父母和家中的环境,孩子很熟悉,不会产生陌生与窘迫感,会更加放松。当他表现很好,一定及时表扬,亲亲他或做小红花奖励。
父母的愉悦会带动孩子,你们开心的表情和恰当的表扬,也会加深孩子的认知,与人打招呼是件快乐的,让人高兴的事。
不仅你们快乐,他同样也很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放下紧张感和对“打招呼”的抵触情绪。
快把玩具让给弟弟玩!
米粒姥姥就犯过这种错误…
米粒小时候,走哪都带着心爱的小汽车,一帮小伙伴经常围着他,一起玩。
有次,米粒姥姥带他在小区散步,一个比他小的男孩,特别粘他,但米粒就不愿给他玩。小男孩哭唧唧的,对方家长表情也蛮“微妙”。
尴尬之下,米粒姥姥一把夺过米粒的汽车,塞给小男孩,玩吧玩吧,没事,哥哥还有别的。
嗯,米粒当时的眼神,恨不能把他姥姥吃了…
大人之间,会不经对方允许,就把别人最喜欢的东西,抄手夺走?哼哼,有本事你试试。
对于孩子,这同样是非常不尊重的行为。物权,再强调一次,小孩子也有物权!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要动必须经过他人同意;
你给别人的东西,对方有选择接受或拒绝的权利;
你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你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物品如何处理。
可以给孩子提建议,比如:两人轮流玩,约定好时间,到点交换。实在不愿意也别强迫,不在外人面前让孩子难堪。
回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换或分享玩具,并不是要夺走,而是增进朋友间的感情,是件快乐的事。
只有彻底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他才能如你所愿变“大方”。
分享是对的,但一个不懂维护物权的孩子,会变得懦弱不自信,不会保护自己。
害什么羞,赶紧给大伙表演个节目!
天…从我有记忆起,这就是我爸最爱说的话,尤其过年过节,家人们凑一起的时候,总让我表演节目。
鸭梨大,鸭梨大…初二之前,我一直都很内向好吗?为什么非要逼我当众表演,简直太讨厌了!
每次他吆喝,都弄我很紧张,后来一遇到这种场合,干脆直接躲出去,让他们找不到我。
宝宝2岁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也开始有了羞耻心,尤其是内向的孩子,表露的很明显,公众场合明显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的加强,不是催几声就能实现的。家长越逼他越紧张,一定要按孩子的节奏和情绪来。
话说为什么初二之后,我胆子突然变大?要说起因,也有点“半强迫”,学校举行唱歌比赛,不幸被抓了壮丁…
心中各种小鹿乱撞,从没在辣么大的场合唱过歌好嘛?硬着头皮上台,可当我看见底下同学都静静的望着我,莫名就不怕了。
用最好的状态唱完,“不出意外”拿了好名次,收获大批迷妹,迷弟哈哈。他们真心的赞扬,让我的自信心空前高涨。
原来,我真的可以!当众表演,也不是那么恐怖的事。
孩子内向害羞?不要急,多给他鼓励和赞美,总有一天会发光。
哪里哪里,我家孩子差得远!
每到考试结束,家长们围在一起,就爱聊孩子的成绩。
你家XX考了第一名,真厉害!
你家XX也进前三了,进步挺大!
嗯,夸别人的时候真心假意不知道,反正都不遗余力,可反观被夸的家长呢?
哪里,我家孩子差远了,根本不行,他就是运气好。
这也就是在这个学校,放好学校比他根本不行…
等等。
每次看到这种场景,内心就嘿嘿冷笑,考第一名还差得远?那后面的不得差去非洲了?不知道过度谦虚是骄傲的表现嘛?
况且,孩子考得明明很棒,凭什么说人家差得远?敢情努力都白费了…
小孩子都很期待被夸奖,这会使他更有自信心,也能从父母的表扬中享受成就感,激励他取得更大的进步。
你在这“谦虚”做人,总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人与人性格不一样,有的孩子听到父母这样说,真的会当真,满脸失望+大写的尴尬!
我一个同事就是,从小学习特棒,高考直接是状元~都这么出色了,她母亲却几乎从没正面表扬过她,总是轻描淡写一句还行吧,就那样。
弄得她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再好,父母也不会认为自己优秀?
为人父母,谦虚是美德,但肯定孩子的努力更重要!再有人夸奖孩子,完全可以这样说:
他确实表现不错,因为最近很用功,我们也很欣赏孩子的努力,希望他以后继续保持。
表扬孩子重在“努力”而不是聪明,第一名很棒,如果通过努力从第十几名考到前几名,同样很棒!
发自真心认可孩子的努力与付出,他才会越来越有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
隔壁“小明”,可比你强多了!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个永恒的敌人,那就是隔壁“小明”!父母们总喜欢把你和他进行比较:
你看人家小明考的多好,年级前3名。
你看人家小明多懂事,知道帮他妈刷碗。
你看人家小明多聪明,会画画会弹琴,字还写得漂亮。
……
爸妈,你们说真话吧(我能抗得住),是不是小明才是你们亲生的?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可能完美,自己家的“再差”,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从幼儿园开始,米粒就不是班上最出色的孩子,总有比他强的。那又怎样?
米粒有自己的优点,心地善良,学东西反应快,愿意花时间琢磨,有进取心。对于这些,我和米粒爸经常鼓励赞扬他。
缺点当然也不少,但我们不会直接批评或与其他孩子比较。说多了他烦还伤自尊,不如多创造机会,让他和你暗中认为的“榜样”小伙伴一起玩。
孩子之间都会互相影响,别人好的一面,他会感受到并学习。这比天天嚷隔壁小明怎么怎么样强多了。
那样,只会让他越来越烦“小明”,更不可能主动学习,完全起反效果。反正做再多父母也只喜欢小明,不如得过且过~
大中华是礼仪之邦,干什么事讲礼貌是对哒,但这种特有的“中国式礼貌”,还是省省吧。
人一定要学会将心比心。咱是孩子的时候,最讨厌父母这样,如今当了父母,却马上用同样标准对待孩子?
不管是逼迫,还是总拿他比来比去,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家长的面子?面子重要,还是尊重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相信亲爱的们都懂。
还有哪些讨厌的“中国式礼貌”,墙裂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