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大女婴发烧,裹被捂汗引悲剧
5月20日,小青(化名)被送到省妇幼保健院,已是夜晚10时许,距她被发现窒息已6小时。当时她的小脸惨白,呼吸微弱,不停地抽搐。
家人很慌张,他们说,当天小青手脚发凉,有点流鼻涕,偶尔还咳一两声,一测体温,37.8℃!他们想起捂汗可以缓解感冒,就抱来一床棉被,给小青盖上。不久,小青睡着了,家人都去忙自己的事了。直到下午4时许,他们再次回房,发现小青大汗淋漓,嘴唇发紫,已昏迷不醒。
“不知窒息多久了”,家人赶紧给小青做人工呼吸,10多分钟后,小青没清醒,被送到附近医院。这时,小青的心跳、呼吸骤停,医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但小青仍昏睡。
当晚,家人又把小青送到省妇幼保健院。但抢救多日,小青仍深度昏迷,全身轻度水肿,被查出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感染性休克、吸入性肺炎、脑水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癫痫、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一系列问题,仅靠呼吸机维持生命。17天后,家人不得已放弃了治疗。
让十月菌最痛心的是,这并不是个例!
每年都会发生多起!
也许你会和十月菌一样的惊讶、愤怒,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捂汗退烧这招!可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每一条都是不可挽回的悲剧,像一根刺一样,硬生生的扎在当事人心里,也许就是一辈子……
这 种 方 法
千万不要再用了
万恶而低级的“捂热综合征”
“发烧”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路上都会不定时造访的不速之客。每逢烧时,有的长辈就会和年轻的父母支招,给宝宝捂一捂,出点汗就好了。但这种方法不但没多少效果,还会很低级地引起万恶的捂热综合征(又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等)。
这是多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的,由于过度保暖或捂闷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患儿会出现发热、大汗、脱水、缺氧、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残甚至死亡。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
为什么会有“捂汗能退烧”的说法?
因为往往大人发烧时,出完汗烧退了就舒服了,所以很多人以为是出汗治好了发烧,却不知出汗是机体自发的一种降温方式。而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加之汗腺不发达,所以加衣服、盖被子,往往是越捂越热。加之小宝宝的活动能力弱,无法挣脱捂热的环境,表达能力也受限,很难引起家长的注意。所以当家长发现宝宝异常时,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后果不堪设想。
宝宝发烧日常护理
正常人体温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4℃。
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烧。
一般宝宝发烧在38.5℃以下选用物理降温;
38.5℃以上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
推荐的物理降温法1、多喝水排尿
发烧的宝宝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循环。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妈妈可以适当让宝宝喝些葡萄糖水或者淡盐水。
2、温水擦浴和盆浴
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水给宝宝擦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利于体内热量散出。具体做法: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可以,洗个温水澡会让他更加舒服。
3、使用退热贴
可将多贴退热贴贴于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使宝宝退烧更快,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
不适合的物理降温法
1、酒精擦浴
虽然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有助于帮助降温。但是小孩子的皮肤娇嫩,一旦家长没有把握好酒精的浓度,很容易对宝宝造成损伤,并且皮肤可能会吸收酒精,进入宝宝体内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建议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采用酒精擦浴的办法。
2、冰袋冷敷
成年人有自我意识,可以自己掌握冰袋冷敷的温度,因此用冰袋冷敷是可以的。而小孩子不同,他们尚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家长无法明确判断宝宝的异常是因为发烧,还是因为冰袋过冷引起的血管收缩,影响宝宝散热而导致的不适。所以自制冰袋给宝宝用更需慎重,只有在宝宝高热的时候,才需要在他的头两侧摆放冰袋,以降低头周围的温度来帮助散热。
药物降温法
现在给婴幼儿高热常推荐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常用的剂型为口服糖浆式液体。有些孩子发烧时,不接受口服糖浆式液体。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栓剂起效时间与口服剂型一样,可维持3-4小时。
为了增加退热药的效果,一定鼓励宝宝多喝水,这样才可以增加皮肤散热、增加排尿等,以达控制体温的效果。由于一般感染所致高热可达3-5天,此间会反复服用退热药物。为了减少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类退热药物交替使用。
PS:在孩子发热期间,仔细为他测量体温,密切监测体温的程度和变化。同时仔细观察孩子的脸色是否苍白,呼吸是否增快,有无恶心、呕吐、腹泻,有无神志的改变,以及有无惊厥的发生。若出现上述情况,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