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溺爱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怎么样?父母宠爱孩子需要把握尺度,过度宠爱孩子,是否对孩子未来成长有什么影响?
前几天,在公园玩的时候,看到小木马那有两个孩子在玩。
一个孩子瘦瘦的,显得矮小一点。但他一过去就把另一个孩子推了下来,然后自己坐了上去。
那个孩子也没说什么,爬到了另外一只小木马上。没想到这个瘦孩子又跑过去,抢夺那个孩子的木马。
这次,被推下来的孩子也不乐意了,两个孩子争吵了起来。
瘦孩子的奶奶赶紧跑了过来,跟另一个孩子说:“小哥哥,你就让弟弟一点,弟弟还小。而且弟弟这两天生病了,很疼,心情不好。”
那个孩子一听,懂事地把木马让了出去,然后去玩旁边滑滑梯。没想到瘦孩子又跑过去霸占着。
这时,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过来了。跟那个奶奶说:“孩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呢?这样不好吧!”
老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没办法啊,我这个孙子从小就得疝气,可怜的很。唉!谁堂他天生就比其他孩子体质弱呢。我们全家人都想着更好地对他,算是弥补吧。”
奶奶觉得这样做是爱孙子,她觉得孩子生病,身体不如其他孩子,就想着多给孩子一点爱。
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任性霸道的孩子,没有规矩意识,也不懂一起分享。
这样的怜悯之爱往往给孩子带来完整人格的缺失,同时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这样的种子:“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你们都欠我的。”
记得以前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个远方表哥,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小时候每年暑假,表哥都会到他们家玩一段时间。
那时候他家在县城开了一家店铺,县里也好玩一些。每次表哥来都会找爸妈借钱,一次几百或者几十,当然很少还。
但他爸爸也没有介意,因为这个小外甥很可怜,找不到工作,也早早地没上学了。
有一年他带着小女友来店里要借1千块钱,那时候小店一个月也只能挣一两千。
所以这次他爸爸没有答应表哥,而是给了他三百,不用还。
当时只见表哥在那红着脸,喘着粗气,但没有爆发,一把拿过钱跑了出去。
他那时候就不明白,为什么表哥不要上学也不要工作,天天只要玩就行。
后来才知道,因为他是老幺,家里人都让着他。加之他读书成绩不好,又早早休学了,而哥哥却一直读书。父母就觉得亏欠他,对他也是听之任之。
最亲的几个舅舅姑姑也觉得他可怜,就经常接济他。而他就每天在外边上网,四处玩,钱用光了就四处借。
他觉得自己借钱天经地义,你们都欠我的,我就是老幺,是需要你们呵护的人。
结果他如今已人到中年,还是在四处瞎混,还是要白头的父母为他操心。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遭遇到不幸和不公,但为什么有的人从不幸中坚强地走了出来,而有的人却被吞没了,往往跟父母的教养有关。
好的父母,会给孩子最好的爱,但这不妨碍跟孩子恰当地说“不”,拒绝孩子过分的要求。
跟包办顺从相比,拒绝反而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
很多人成年后仍旧内心孱弱,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和困难,那是因为他从小就缺乏那个叫“勇气”的东西。
勇气不是说你成年了就能自动拥有的,它跟年龄无关。而是靠孩提时代一点点建立,靠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孩子一点点在内心构建的。
还记得有一次在社区医院,一个小男孩因为发高烧,要采血样检查,但孩子每次看到护士阿姨拿着针头就哭。
孩子的妈妈感到很难过,觉得这个对孩子来说有点残忍。
她开始说:“唉!我可怜的宝宝,真的不公平啊,为什么你们班偏偏就你生病发高烧呢。”“要是妈妈能代替你生病就好了。”
孩子一听就哭得更厉害了,牢牢地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手。看到孩子和妈妈一起哭成泪人,护士和医生也是无可奈何。
其实,孩子面对针头肯定恐惧,但恐惧还只是萌芽,父母的态度和话语往往决定恐惧的大小。
记得有一次儿子摔倒了,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皮。他哭得很大声,好像自己受了重伤。
但我冷静地扶起他,认真查看了他的伤口。他问我:“爸爸,我的腿会不会烂掉,会不会断?”
“不会,只是擦破皮,用清水冲一冲,涂点药就会好。”“真的吗!但是真的好疼好疼!”
“爸爸知道你疼,但是你看看爸爸的膝盖。”然后我把自己膝盖撩起给他看。
“我小时候摔过无数次,你看下这些伤疤,都是比你严重很多时才留下的,你这样的小伤口,我都没有留疤痕呢。”
然后小家伙就放心了,等着我给他擦药,听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其实孩子扎针的时候,请放下你的可怜之心。是病就得诊疗,所以配合医生才是好的方法。
看到孩子的痛苦和恐惧,可以平静地说:“妈妈知道你会疼,但只会疼一下,然后就没事了。”
“妈妈也打过针,然后我的病就好了,我们要让护士姐姐来帮忙打败病毒大坏蛋。”
孩子当然还会有点不情愿。但他看到你的平静和理解会获得勇气,从而伸出自己的小胳膊。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会一次比一次勇敢。
好的父母有时候都显得有一点绝情,不会看到孩子吃苦就觉得可怜。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能让孩子不受苦,现在不让孩子吃苦,将来也许孩子会更苦。
朋友家表哥小时候过得很滋润,备受呵护,但人到中年还欠一屁股债,人见人嫌,也没一个完整的家。难道不苦吗?
只是父母后悔已然来不及了。
在一个家里,对待孩子不要搞特殊化,而要一视同仁。这是真正的尊重和爱。你的放纵和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有一个妈妈留言:老公家里的弟弟就是被溺爱,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
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过年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他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玩,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好多这样的事情。
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我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
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孩子也变成那样。
真正的溺爱往往来源于“妈妈什么都愿意为你做”的心理。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什么都依着孩子。
特别是孩子如若有先天不足,或自己没能陪在孩子身边,就有很强的“补偿心理”。
结果孩子就抓住了父母这个心理,不断索取、满足自己。
请记得,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孩子多吃点儿苦不是坏事。
尽早让孩子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吃苦和不公更是常事,真正的勇士会将人生的不幸和不公平转为积极的动力,而不是去抱怨。”
遇到挫折和困难,不要可怜孩子,而是给他积极的态度,愿你能给孩子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