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迅速做出判断
在宝宝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家长应该迅速做出判断,查看宝宝发烧的温度,如果超过了39度,应该立即给宝宝使用退烧药并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温度没有超过39度,家长可以先给宝宝做一些退烧处理,然后带宝宝去看医生。
注意:
服用退烧药往往只能使孩子在短期内退烧,等到药效周期一过,又会出现病情的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化学退烧药只是针对发烧症状起作用,并不能消除引起孩子发烧的感染因素。
建议:
1、一岁以下的孩子发烧,可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可用一些退热贴、凉水袋。
2、但是,当高烧38℃以上时,就应该使用退烧药,一般三个月以上的小儿就可以用退烧药。
3、出现发烧等症状,一般建议父母在家观察三天,如果三天还不退烧,最好上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
使用物理降温方法
1、头部冷湿敷:
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
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
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
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
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
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
做好相应的日常护理工作
1、发热时营养素消耗增加,要注意补充。
人的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机体的代谢就增加13%。因此,孩子发热时营养素的消耗随之增加,同时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胃肠道蠕动变缓,消化液分泌减少,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进而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
2、合理补充水分,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要鼓励发热小儿增加液体的摄入,合理补充水分可帮助稀释呼吸道分泌物而且具有祛痰功用。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待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不宜过量进食,不宜吃海鲜。孩子发热时大多胃口欠佳,因此一日三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此时家长应耐心喂哺,不可勉强孩子,否则易引起孩子不适或呕吐,得不偿失。
3、保持皮肤干爽,室内通风。
发热的孩子,经降温处理后可因出汗刺激皮肤而发红发痒,这时要用温水毛巾擦干皮肤,衣着适当,保持皮肤的干爽,保持室内通风,有一个中性温度的环境,孩子才能安静休息。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大便是否通畅,如果大便秘结,除用适量开塞露注入肛门外,也可在食物中加些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等,帮助排便。
就医后进行食疗护理
食疗方一:
1、大白菜根3个、菊花15克、白糖适量。将菜根洗净切片,与菊花共煎汤,加入白糖调味,趁热服,每天1剂,连服3~4天。
2、本方清暑退热,适用于暑湿伤表之发热。
食疗方二:
1、金银花15克、大青叶10克、蜂蜜50克。将金银花、大青叶放入锅内,加水煮沸,3分钟后将药液澄出,放进蜂蜜,搅拌和匀,即可饮用。
2、发热重,服1剂不退者,1日内可连续饮3剂。本方疏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