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了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进而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
当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秩序遭到破坏,孩子就会出现不适应。
昨天小新妈带着小新回外婆家,原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着饭。
可是小新却突然对着我喊了起来,小手指着我的脚,哭着闹着说:“鞋,这是外婆的拖鞋,妈妈穿了外婆的拖鞋。”
外婆低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我脚上穿的是她的拖鞋,就安慰小新说:“乖,拖鞋是妈妈的,不是外婆的,是外婆给妈妈备着回到家穿的。”
可是小新还是坚持着:“外婆的,就是外婆的。”
我有些哭笑不得,嘴里念叨着:小小年纪,东西分得这么清楚,外婆的给妈妈穿又怎么样?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呀!
后来小新还是哭闹不止,外婆一看急忙说:“小新乖,妈妈这就把拖鞋还给外婆”,就示意我换自己的鞋。
后来鞋换完了,小新才停止了哭闹,主动坐回桌子旁继续吃饭。
当时我也没多想什么,就是觉得小孩子真逗。
后来回到家,我和小新爸说起这事,原以为他会笑我,结果他语重心长来了一句:这说明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
于是小新妈昨晚查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今天就和各位妈妈们一起来分享探讨下。
秩序敏感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因为秩序被破坏而表现出抗议的一个阶段。
也是孩子发展智力的根本期,一般会表现为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这种敏感主要表现在顺序性、所有权和生活习惯的要求之上,通常会呈现出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哭闹不停,直至秩序恢复。
第二个阶段是自我意识的出现,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认定的秩序而坚决说不。
第三个阶段就是让人头疼的执拗,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秩序遭到破坏而要求重新来过。
小新昨天的表现就是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秩序形成的最初阶段。
她需要一个稳定的秩序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所以当秩序被破坏的时候,她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抗议。
就像昨天,她心里认定那双拖鞋是外婆的,那我就不能乱穿。
可能在我们看来,一家人互用东西根本不用放在心上,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眼中,这是比天还大的事。
他们会用言行来表示抗议,直到这个秩序恢复为止。
孩子对世界的一切认知都是在秩序稳定的情况下。
如果秩序遭到破坏,孩子就会全心地去维护自己的秩序,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了解世界、认知世界。
作为尽职尽责的父母,我们就该在孩子秩序敏感期多操点心,下面这三个原则要注意。
1满足孩子维护秩序的要求
昨天小新看到我穿了外婆的拖鞋后,就以不吃饭的行为表示抗议,要求换回来,而我和外婆满足了她的要求后,她就立刻恢复了常态。
如果我没有那么做,还是穿着不脱,不顾她的感受,那可能昨晚那顿饭也没法好好进行了。
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我们应该理解,不要责怪孩子,尽量去配合他。
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不是惯着孩子,而是尊重孩子。
懂得尊重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做到的。
2努力保护孩子想要维护的秩序
对于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我们来说,应该保护孩子想要维护的秩序。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动用他人的物品。
如果孩子提出抗议之后,马上还原,下次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
3借用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给老大买的鞋子买小了,就给老二穿,可老二怎么都不穿,觉得那不是自己的。
这时,有些父母无论如何也会给孩子穿上,但其实这样做只会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感并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有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应该尽量去配合孩子。
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阶段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能拿的,哪些东西是不能拿的。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也不能用的习惯,并且逐渐强化孩子的认知。
很多妈妈都想改掉孩子用完玩具不放回原处的坏习惯,正好可以借助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来改掉,日常中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在卧室里为孩子选择一块专门的区域存放玩具,并且准备一个小箱子帮助孩子将不同的玩具分门别类的放好。
2. 每次给孩子讲完故事,要引导孩子将故事书放在固定的小筐或者小盒子里。
3.在孩子玩完某个玩具或者皮球之后,要同样引导孩子将玩具或者皮球送回去。
4.在引导孩子将玩具或者皮球送回去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游戏的口吻,比如说:“现在我们该送小汽车或者小皮球回家睡觉咯!”
通过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养成孩子的秩序感。
总之,当孩子出现以上的类似行为,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不是孩子在无理取闹,也不是调皮任性,而是到了秩序敏感期。
我们需要做的是配合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怪。
孩子秩序敏感期还是挺关键的一个时期,一定要把握好。
用的好可以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用的不好,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小新妈打算今晚就给小新好好做个引导,哪位妈妈有一些好的做法和建议,可以留言分享出来,给小新妈做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