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你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家长可不要这么干!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3-28 20:03:25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孩子不愿意分享该怎么办?很多孩子一老闹情绪,“我不,我就不,呜呜……”“你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家长该拿孩子怎么办?

可孩子两岁之后,其表现却总是不能如我们所愿,他总是会特别维护那些被他标记为“我的”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他无时无刻不想霸占。

我的一位外教带着太太和两个女儿来中国工作。有一天我应邀去这对夫妇家吃饭,刚好见到了一幕姐妹纷争。

这对夫妇的一些中国朋友给两个女孩儿一人送了一个穿唐装的娃娃。两个娃娃长相差不多,但是服装有些不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妹妹不喜欢自己那个娃娃,就喜欢姐姐的。可姐姐就不肯给她玩。无论妹妹说什么,姐姐只说“No!”

过了一会儿,妹妹跑去找妈妈,“状告”姐姐不把玩具给自己玩。

我听见她妈妈说:“宝贝,如果姐姐不愿意,我也没办法。那是她的东西,你自己去想想有什么办法让她给你玩一下?”

妹妹一脸失望,说:“那我去找爸爸。”

她妈妈说:“可是爸爸又能帮你做什么呢?”

小女孩想了想说:“帮我找她要。”

妈妈说:“爸爸不希望看到你难过,可能会帮你找姐姐要玩具。姐姐如果给了,姐姐又会很难过,爸爸也不希望看到姐姐难过。不管有没有帮你要到玩具,爸爸都会很难过。你希望爸爸难过吗?”

妹妹说:“不希望。”

她妈妈又说:“所以你自己去找姐姐要最好,对吗?”

小女孩点点头,又补充道:“可是她不给我玩。”

她妈妈说:“你能想到一点什么办法和她商量,让她给你玩一下吗?或者你有什么东西她喜欢玩,你们可以交换。”

在妈妈劝说下,妹妹又回到了房间,和姐姐“谈判”去了。

没多久,就听见两个孩子的笑声。

我当时被这个妈妈的方法折服了,她基本没参与到两个孩子的纷争中,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

我和她聊起这件事,问她为什么只是鼓励小女儿去和大女儿商量,而不是让大女儿把自己玩具和妹妹一起“分享”。

她说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被强迫的事情都不会让人感到快乐。我们平时也会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不会强迫他们“分享”。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和对方分享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分享”才是好孩子吗?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这些东西,我们未必想和别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

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分享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自愿。

如果忽略了这个前提,就会变成利用“美德”的名义,侵害别人的利益。

父母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前提,很容易误会自己孩子不好,不友善。

其实不是,他们只是比成人更能直接表达自己感受而已。

如果孩子自愿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他感到快乐,分享的后果是他满意的,他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分享”的美德。

但如果他每一次“分享”都是被迫,甚至被人用“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之类的言语勒索、绑架,他不仅体会不到分享的乐趣和好处,还只能忍受别人一次次的道德绑架,渐渐不敢为自己的“权利”出声。

当父母想要教给孩子“分享”这种行为时,要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强迫。

有一个妈妈的方法可以借鉴。

她的小孩有很多书,还有一些是国外带回来的原版书,比较珍贵,孩子自己平时看都很小心。

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的孩子,都会对她小孩的书感兴趣,想要拿来看,甚至想要借。

她让孩子把书分了类,有一类是最喜欢的,一定不会借给别人的书;有一类是只能在家里看的书,当然还有可以借给好朋友的书,可以送人的书……

这些书怎么分类,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

有人想借或者想看,要看属于哪一类书。

她和丈夫常给孩子买书,也有人送书,所以一段时间后小孩就会将书重新分类。

那些曾经“最喜欢”的书可能会变成“可以送人”的书,然后他就会想起曾经谁很想看这套书,有机会的时候就告诉这个人,把书送给他,或者借给他……

她的小孩一点也不自私,反而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孩子。

她也一点不担心自己小孩在外会被别人无谓占便宜,因为她小孩从小就知道怎么对待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也可以在他们被别人拒绝的时候启发他们思考。

当他们想玩别人玩具被拒绝时,可以提出,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再问别人借自己想要的东西。

孩子可以说:我把我的这个玩具给你玩,你能不能也把你的玩具给我玩?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商业上被推崇的谈判技巧——我先给你一个属于我的东西,再问你要我想要的东西。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不愿“分享”,就是没有教好孩子,其实“强迫分享”才是非常恶劣的教养之一。

属于孩子的东西,分享不分享,决定权在孩子手上。

如果孩子不愿分享,根本不用批评他,甚至可以告诉他:你可以不用分享。

这时候的孩子的“哲学”就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这其实代表他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他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某些事物归属权的确认,来更好地判断和认知他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虽然这个时期不会持续太长,但却很关键,孩子只有先体验过拥有,先确定了物权意识,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拿不走的,再接下来才可能将属于他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否则,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这个意识的时候,我们只是因为他没有与人分享,就直接指责他是自私的,强调他是小气的,这样会导致他产生混乱感,他也就不能确定标记“我的”这个行为是不是可行,他也就无法准确判断哪些东西是可以属于他的了。

而如果孩子没有了物权归属的意识,这对于他的未来生活将是一个隐患。比如,他可能将属于他自己的重要的东西轻易送人,也可能会将他人重要的东西随便就归为己有,前一种表现可能会让他自己陷入危险之中,而后一种表现明显就已经是犯罪行为了。

对于孩子所说的任何一句“这是我的”的话,都要认真对待,这时别太较真,尤其是他很明显地维护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的时候,顺着他的意思就好,向他明确那的确是他的东西,给他吃一颗定心丸,这也会更有助于让他安心。

送给妈妈的话

正确看待宝宝的小气行为

宝宝进入两岁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加强,开始爱说“不!”开始在乎“自己的”东西。这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父母要正确看待这一行为,要站在宝宝的立场体会宝宝的感受,放弃不必要的焦虑。

尊重宝宝的物权观,不强迫宝宝分享

虽然宝宝学会分享,但这并不是容易理解并能迅速接受的观念。妈妈要尊重宝宝的意见,不要强迫宝宝分享,因为这不仅会让宝宝对小朋友心生敌意,也会让宝宝怀疑妈妈的爱,认为妈妈爱别人胜于爱自己。强迫宝宝分享,对宝宝是一种伤害。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