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才有效果?罚站、隔离、关禁闭?前两天群里的妈妈们聊到Time out,起因是一位妈妈投诉说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用 Time out 罚站,回来感觉孩子情绪很不对,Time out已经out了,「积极暂停」才是正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位妈妈在群里感慨道:「英国教育标准局早就不建议幼儿园采用Time out罚站,哪怕5分钟。我们国家却还在用这个方法!」
也有妈妈说,其实Time out不等于罚站啊,自己在家也用这个来跟孩子讲规矩,倒不是为了罚孩子怎么样,更多的是让孩子和自己冷静下来。
让群里妈妈们热议的Time-out,到底是何方神圣?
很多时候,Time out被翻译成「隔离」、「罚站」或「坐小板凳」等,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关禁闭」。
其实用中文的「计时暂停」这个词,比较符合这个管教方法的原意:
让孩子从原来的活动或环境中暂时脱离出来,在台阶、角落、卧室或其他没有干扰的地方,独自一个人待着,可以是坐着,也可以是站着,通常5至15分钟。
Time out 已经OUT
积极暂停才是正道
但实际上,Time out作为一种管教方法,经常会被用歪。
用「淘气毯」来惩罚偷吃零食的3岁孩子棒棒,用的就是Time out。
育儿师先对孩子提出了警告,但孩子没遵守规则,就把他抱到一个专门惩罚的地方——淘气毯,坐3分钟。怎么哭闹都不理,跑出毯子,还要重新计时。整个过程中,妈妈不能与孩子有眼神交流,一定保持距离。
整个过程看完让人觉得异常心疼。这跟把孩子关进一个小黑屋有什么两样?孩子完全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用惩罚的方式告诉孩子怎么做对,怎样做不对。最后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孩子被放在毯子上不能动弹,嚎啕大哭,无助,不知所措。最后只能遵从大人的旨意,才能有自由。
但孩子是因为什么最后服从了妈妈,遵守了规则?是因为——「怕」啊!
这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让孩子怕自己,然后就做到服从自己,那么有一天孩子不怕了呢?他们服从什么?
但其实,我们教孩子不只是为了纠正孩子一次行为,还想让孩子从这次错误中,行为得到纠正,心灵更得到成长。
但这个「计时暂停」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我们不妨管它叫「消极的暂停」。
区分「消极暂停」和「积极暂停」是很关键的一步,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养方式也很容易「跑偏」。有位妈妈交来的打卡作业,就提到类似的情景:
昨天晚上在准备孩子准备刷牙,他各种磨蹭,故意不配合,对我的话充耳不闻,自己在床上扭来扭去,跳来跳去。我不想吼他或揍他,也实在想不出来其它办法,就决定关他自己在卧室房间里试试。我说,妈妈对你很失望,很生气,你自己待这屋吧。然后我迅速走出了卧室,关了灯,还关了门。
我在门外面拉紧门把手,他在门里面也拧不开,差不多持续一分钟,我在门外没吱声,听见他在屋里像疯了一样嚎啕大哭,特别抓狂地从床上跳下来,不停拍门,拧门把手,叫妈妈。
最后我隔着门问他,你冷静了吗?能不哭吗?刚才错了吗?愿意配合妈妈吗?他都说是,我打开了门。
他立马扑过来抱我,特别委屈的说,反复问了我好几遍,妈妈你去哪儿了啊?感觉他特别害怕我会真的离开他,不要他了。
然后他主动拉着我走去床边刷牙。
我其实也挺难受的,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是当他实在不配合时,我也只能这样出此下策。可最后他服从了我,我也并不觉得高兴。
正面管教不建议用这种惩罚性的暂停方法,试想一下孩子在一个黑暗的密闭空间里面,感觉会是多么的糟糕。建议妈妈通过学习“积极暂停”这一课,了解更加有效和积极的暂停方法,能让孩子在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情况下冷静平复情绪。
「积极暂停法」在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或者平复孩子的情绪方面,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
积极暂停法与Time out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跟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积极暂停角。
在制作积极暂停角前,必须先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并制作。例如:「宝宝,我们来一起创造一个让你感觉独特的区域,你生气、难过或者需要时间冷静时,可以去的地方。」
让大点的孩子自己去布置这个暂停角,因为这是他的专属空间中。我们可以建议孩子放一些让他们感觉更好的东西,如枕头、玩偶、音乐、书本等等。如果孩子还小,我们就跟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积极暂停角。
让孩子自己为这个特别的空间起一个名字,比如快乐角、公主花园、亚马逊森林、海底城堡等等,名字可以尽情地畅想。
接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认可,比如认可孩子当时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生气等,认可孩子当时行为的一些原因;
再接纳,接纳孩子有愤怒、生气的权利;
接下来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法,即让孩子到自己的暂停角冷静一下,帮助孩子缓解愤怒的情绪,让他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思考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例如前面提到淘气毯例子中,在处理棒棒偷吃零食的这件事情时,妈妈不妨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认可孩子偷吃零食,是因为肚子饿了。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饿了。」
接下来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如果是妈妈,妈妈也可能会想找点东西吃。」再继续重申吃零食的原则,孩子违反了原则。
再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那你现在需要回你的暂停角休息一下吗?等你冷静以后,我们再想想其他的办法,怎么解决老是想吃零食的问题好吗?」
这几个步骤下来,让孩子能够理解妈妈请他「暂停」用意,自己思考下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积极暂停法」
一定注意这几点
我们的课程中,也反复强调使用「积极暂停法」一定要注意的事项:
1、「暂停」适用于3岁半以上的孩子。
根据孩子脑部发育的规律,3岁半到4岁的孩子,开始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并开始符合逻辑地思考,这时候,孩子能够参与建立属于自己的暂停区,并能理解积极暂停对于他们的意义。
相反,如果孩子还未能够自己建立暂停区,说明还不是对他们使用暂停的时候,因为此时,孩子还无法理解你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暂停」。
对于3岁半以下的孩子,照管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最有效的工具。
2、孩子在感觉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强烈的情感,会让孩子感觉不知所措,积极暂停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喘口气,这样他们才能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能从一次「冷静」下来的机会中获益,特别是当家长和他们一起去做的时候。例如「你愿意到你的开心城堡坐坐吗?你想妈妈和你一起去吗?」
3、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孩子更可能关注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他们自己做了什么。
我们可以把积极暂停作为几种选择之一,提供给孩子时。「是去快乐角坐一下对你有帮助,还是和我一起用头脑风暴,想出一些解决办法对你有帮助?」
4、始终记住孩子的发展阶段和能力。
了解孩子的这个阶段的特点,能帮助我们不会过高地期望孩子,要求孩子做超出能力范畴的事情。当我们采用积极暂停,来鼓励、安慰和教孩子时,它就是一种有效而恰当的养育工具。
5、建立属于父母自己的「冷静空间」来示范积极的暂停。
积极暂停除了能帮助孩子,还能帮助家长处理自己的情绪。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分别设置自己的冷静空间,能避免大部分的情绪冲突。教导孩子积极暂停前,先花时间自我暂停,让自己冷静,能为孩子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育儿育己。当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压得喘息不得或想跳脚时,不妨来个积极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