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似乎是时代的代名词,油腻可憎的中年人、死都不能死的80后……
可最让人心焦的是——开始脱发的学龄前儿童。没错,2岁多孩子开始脱发。
昨天,看到一则令人诧异的新闻:
2岁多开始各种上早教班、培优班,这个男孩儿可不是先例。
时下,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在“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号召下,全家人一起行动,进行着养龙育凤工程。
在怀孕期间进行胎教,出生后进行早教,从3个月开始就上各种早教班,大一点儿参加不下5个兴趣班。
一个婴幼儿俨然成了地地道道的学生了。
但这样过早进行超负荷的课程培训,合适吗?
爱孩子的方式——协助孩子自我成长
现在很多父母有一种可怕的控制欲——我还不是为你好!爸爸妈妈为孩子规划好了未来,孩子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肯定能成功。
换个角度想一想,家长给孩子规划好了一条道路,是不是就堵上更多条路呢?另外,孩子愿意走你规划的那条路吗?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独立发展过程,父母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协助孩子自我成长。
而孩子的自我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成长的动力,而不是父母的推动。而自信就是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若孩子生下来就处于竞赛状态,就要比出个输赢,那么就要比别人多背一个“不能输”的负担成长着,怎么可能会轻松快乐呢?
所以,放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言,用心去理解、感悟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的人。
“快乐”与“读书好”哪个更重要?
如果把快乐与读书两个放在一起比较,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当然是快乐更重要。
虽然这个时期的学习不如别人,但是快乐的孩子具有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自信心、强烈的兴趣爱好和友好的人际关系。
快乐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成长的潜能,当他们进入小学后,学习潜力可能更大。
当孩子整天处于学习的压力下,学习成绩虽然好,但体会不到快乐,孩子就不会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旦他们厌恶了学习,学习也会面临失败。
经常可以看到四五岁时认识几千个字的孩子,到上小学后因为学习困难,而被父母带来看心理医生。
要知道,孩子觉得快乐才会有劲儿,才会积极生活。
“快乐”与“读书好”并不冲突
“快乐”与“读书好”并不冲突,不一定要轻此薄彼,可以两者同样重要,两样兼得。
但当中有先后次序,先有快乐,才会读书好。如果孩子智力正常,那么提供以下的环境,便会“读书好”了。
与父母建立亲密愉快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生命中最先出现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和原动力。
与父母关系亲密愉快,孩子就安全自信,就能专心学习;与父母关系疏离,孩子感到不安,难于专心学习。
得到父母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鼓励的孩子做事积极,更有动力去学习新事物。
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指导,得到生命中最爱的父母和最尊敬的老师的鼓励,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更大,更愿意主动学习。
生活有序、稳定
大部分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父母身上。要相信一件事,你做好了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而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是提供一个有序、稳定的生活环境,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事情能够有所预测,孩子才不会焦虑和恐惧。孩子的心情稳定,才能专心读书学习。
有足够的游戏和运动时间
游戏和运动会使孩子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这两方面都能推动孩子更主动、努力地读书。
教学循序渐进、启导有方
按着孩子的年龄、个性来施教,孩子会更易接受。早期学习成功的经验,会使孩子更有信心和更愿意学习。
孩子感觉快乐,就会为目标而付出努力,得到成功感,“读书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家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生活有趣味,与家人关系融洽,这样孩子才会提高应付学业的能力。
不要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去压迫孩子,先让孩子有快乐,或许会带来“读书好”的结果。
何况孩子能够按着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努力学习、发展所长、实现自我,就已经是美满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