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永远“三分钟热度”,爸妈该如何拯救?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如果孩子做什么都不够专注该怎么办?
绵妈的一个朋友,总是为儿子不能坚持做一件事而发愁:
一开始兴高采烈要跟小伙伴一起学画画,然而短短不过两个月,就嚷着不肯再画;在学校参加足球队,三天时间就失了兴趣,觉得自己踢不好不乐意。
朋友十分苦恼,她觉得儿子似乎缺了那根叫“坚持”的筋,凡事三分钟热度,永远也做不好一件事。
事实上她的苦恼可能是大多中国父母的共同困境,孩子似乎并不是没有热情,只是缺少了一种能让他们坚持做下去的品质——坚毅。
坚毅的品质是什么?在知名心理学家、TED演讲人安杰拉·达克沃斯来看,坚毅比天赋更能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表现,在遇到挫折、失败时,仍能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才是决定长期成功的因素。
对于如何培养这种重要品质,是处于对孩子“无法坚持”的焦虑的父母们急需的。
最近绵妈读达克沃斯教授的新书《坚毅》,其中关于探讨究竟怎样才能正确培养孩子坚毅品质的文字,让人深有感触:坚毅的品质究竟是在严峻的高标准考验中锻造出来的,还是在温暖的拥抱和爱的支持中孕育的呢?
在这里绵妈为大家摘选了达克沃斯教授书中的一部分文字,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有些人相信,坚毅是在逆境的熔炉中冶炼出来的;有些人则搬出了尼采的话:“那些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
要求型父母热爱严厉的规则
这类观点往往让人联想起一些面色严峻的父母,他们坐在比赛场外,无休止地挑剔孩子,要求孩子一定要取胜;他们也会让孩子长久地坐在钢琴前练习,并为孩子得了一个“ 良” 而惩罚他们。
一个世纪前时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的约翰·华生也持有类似观点。在其1928 年的畅销育儿指南《婴儿和儿童的心理照料》(Psychological Care of Infant and Child)一书中,华生提出了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他会在工作和玩耍中忘记自己,能够很快克服环境中小小的困难……在进入成年期时,他有稳定的工作和情绪习惯的支撑,没有任何灾难可以压倒他。”华生建议:“不要拥抱和亲吻他,永远不要让他坐在你的腿上。如果你必须亲吻他的话,可在他说晚安的时候,在他的额头上亲一下。早上和他握手。如果他在困难的任务上做得极其出色,可以轻轻拍拍他的头。”
支持型父母给予无条件的爱
当然,有些人持有与上述观点完全相反的立场。
他们认为,当孩子被给予大量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的时候,他们的毅力,特别是激情之花便会绽放开来。他们主张亲切温和的育儿之道,提倡给予孩子更多的拥抱和更多的自由。
儿童有寻求挑战的天性,我们只需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孩子与生俱来的上进人就会展示出来,孩子们会遵从自己的内在兴趣,随之而来的是自律的行为和面对挫折时的韧性。
事实上,“严厉” 和“ 爱” 不见得是互相矛盾的。我发现了一个模式。对于想让孩子具备坚毅品质的父母来说,该模式也是一份决策指南。
作为旧金山淘金者队的传奇四分卫,史蒂夫·杨两次被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评为“ 最有价值的球员”。他退休时,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历史上评级最高的四分卫。
史蒂夫说:“父母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我知道决定其实是由我自己做出的。父亲不想让我成为他。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告诉我,我所做的事无关他和他的需要,他只是想给我他所拥有的一切。父母需要做一些事情,证明给孩子:‘我不想让你只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去控制你,让你像我一样,让你做我所做的事,要求你弥补我没有做好的。
严厉的爱的基础是无私,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只是想控制你,孩子是会感觉得到的。我知道我的父母通过每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信息都是:‘我们期待看到你的成功,我们永远在你身后支持你。’”
首先,在支持型的教育与要求型的教育之间,没有一个非此即彼的此消彼长。
一个常见的误解认为,“强硬的爱” 是在喜爱和尊重这一端以及“严格要求达到期望”这另一端之间,小心地达到一个平衡点。
实际上,你可以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很明显,这也正是史蒂夫·杨的父母所做的。杨的父母是强硬的,但他们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在明确地把孩子的兴趣放到第一位这一点上“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认为对于应该做什么、该多努力,以及何时可以放弃,孩子们总是能做出比父母更好的判断。
对孩子既要求严格又坚定支持的家长,专业术语是权威型教育authoritative parenting,或者说是明智型教育wise parenting,这种类型的家长能准确地判断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认可孩子们需要爱、限制和自由,以实现他们的全部潜力。
在过去的40 年中,大量研究发现,明智型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比其他类型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更优秀。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往往高估了“天赋”的作用而低估了“努力”的效用,无论是取得成绩还是实现梦想,都需要坚毅的品质推动我们坚持努力。从孩提时就能将磨砺坚毅品质作为习惯,未来无论遇上怎样的问题,才能有足够的勇气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