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几个小学生的妈妈咨询到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有一个甚至给老师怀疑有学习障碍,因为他在课堂上听不懂。
不同的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也不同,我们需要找出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再来寻找对策。 “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主要由3个:有阅读障碍,未培养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较重的学习压力及情绪。
①有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症简单说来它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但他并不是智力低下的孩子,相反,可能智商极高。只是阅读障碍在幼儿时期家长不容易发现,一般进入小学后才发现孩子阅读非常费劲,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可能非常容易误会他是“笨孩子”、小马虎、太粗心、不专心、不用功……,从而第一反应是责骂、批评孩子“笨”还不用功不肯尝试,造成孩子对阅读更加害怕和恐惧。
他们可能存在以下的特征,在识字方面: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与“祝”弄混;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在阅读方面:朗读时增字或减字;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抄写速度慢;做数学题经常因为不懂题意而做错……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的表现,而在其他方面却表现非常正常,确实可以怀疑是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请你不用责骂、批评孩子“笨”、“粗心”……等负面的心理暗示,其实,他自己也很苦恼并痛苦的:他需要去猜很多字词、文章的意思;他会将字看反或颠倒,很容易跳行或漏字;他必须用手指头指着每一个字来阅读,但这样速度又太慢……因此,面对学校的课业学习,就如同面对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每一天都是艰难的挑战
对策:
如果发现及时并接纳这些孩子,加以一定的阅读训练,在儿童时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的。如果是严重的,比如儿童神经生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需要由专门的教师和心理医生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矫治。如果不太严重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一些练习:
1、挑选让孩子感觉到比较容易的,而且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朗读)(一般要比他现在的学段的内容在提前两年左右,比如五年级的孩子训练三年级的阅读材料)
2、培养孩子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重要的词语下划横线;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就能帮助孩子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促进边读边思考。
3、年龄小的孩子,比如刚上小学的孩子还可以指读训练,不着急,让他慢慢朗读。年龄大的孩子根据材料的类型、阅读的目的选择阅读速度,训练精读与略读。
②未培养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
其实,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只是20%左右,大部分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原因更多来自家庭教养过程中,1-6岁时的早期阅读没有培养良好的兴趣与阅读习惯,比如:
家里整天开着电视机,每天花上三个小时看电视的儿童都不喜欢看书;
孩子在书店想买书,父母却说:“家里那本你还没看﹗”
只是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让孩子参与阅读;
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我们太忙了,哪有时间陪着她;
图画书不算阅读,要给孩子买有拼音和文字的书才是阅读;
要想孩子早点养成阅读习惯,得先教会她认字,我的孩子刚满4岁,通过汉字卡,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
……
如果你的家庭里有以上的理念及方式,孩子可能不容易形成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因为:
电视及游戏是直观性的,缺少思维性及想象性的训练;
孩子对书本和阅读的兴趣不要扼杀在省下一两本“书钱”的思维里,其实满屋尽是书香味,更能激发孩子对书籍的热爱;
只是你在阅读故事,你没有让孩子感受一下图画及相应的文字,或者跟大人一起朗读,在故事里获得情感,这样的亲子阅读是非常敷衍的。
如果你认为你太忙了,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那你是忽视了早期阅读与对话、游戏、讨论等社会交往活动的结合,忽视成人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和示范作用。
图画故事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阅读图画故事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可帮助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及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慢慢会过渡到对文字材料的阅读也有这些鉴赏能力。
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有些孩子认识了很多字,但缺乏阅读兴趣
……
以上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得非常不错的话,进入学龄阶段的学生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问题,而且他们会一直充满求知欲,寻求更多未知的书籍。
③较重的学习压力及情绪
当然,如果存在较重的学习压力及情绪的孩子,对阅读也可能提不起兴趣。这个已属于“厌学”范畴,他们不想应对繁重的学习,也不想应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学习挫败感,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回避学习,而不阅读是不想学习的开始,不听,不读,不做,不习,很多孩子很快就逃进“网络游戏”。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种情绪,先不着急他的学习效果,建议和孩子好好谈谈,尽量减小家庭方面的压力,想办法激励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多腾出时间带他参与各种兴趣、义工及课外活动,多让他体验各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更多的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