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班上有一位小霸王,总是喜欢对其他小朋友发号施令。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得不到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对老师和阿姨没有丝毫的忌惮心理。
一次,当小霸王抢夺玩具被老师制止之后,他愤怒地大喊:你等着,我今天回家告诉爸爸,让他来揍你!
第二天,孩子的父亲气势汹汹冲到到幼儿园“兴师问罪”。
老师一番解释,父亲仍是不相信是自己的孩子有错在先,直到调出监控查看当天记录,这才证明老师所说的真实情况。
这位父亲无话可说,临走时又扔下一句话:孩子这样小,他懂什么?
是的,在这位父亲心里,孩子小就是一切问题的免责金牌。
可是,再小的孩子也有长大的那一天,那张免责金牌早晚会失效。
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之后被社会教育,那么眼下就是教育的最好时刻。
知乎上有位答主曾经提到童年时期一件难忘的小事:
小时候自己在楼下疯玩,一不小心用棍子把邻居家的爱车给刮花了。父母领着自己到邻居家登门道歉,对方说孩子还小,也不懂事,不用赔。
但是答主的父亲坚持说道,我知道这是无心之过,但是该负的责任一定要负。事后,父亲停了答主三个月的零花钱作为惩戒。
答主从此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都要有轻重。
单就这件事情来说,不同的父母处理方式是千差万别,如果按照“我孩子还小”的放纵式父母的逻辑,别说扣孩子三个月零花钱,连登门致歉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做。
倘若真是邻居找上门来,大概也会说:小孩子又不懂事,你就别计较了。
所有的父母都应当懂得: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孩子在成长的时候,该受的挫折是一定要受,该有的惩罚一定要有,这是必然的体验。
孩子是一面镜子,透过他们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折射出原生家庭的教育现状。
曾经有一位北京的老师这样说:
现在的孩子难教育,难管理,难把握。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便是任性,遇上让自己不顺心的事不会自我平衡,而往往会通过对外界的施暴去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几年前有个14岁的少年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关在看守所,而他伤害别人的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他要把父亲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学校,可是母亲不同意。
他很愤怒,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这个笔记本电脑是母亲第一次拒绝自己的要求。
他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必须要伤害什么东西,才能让自己愤怒的心理平衡。
他在厕所看见有两个男生欺负一个弱小的男生。
虽然他们彼此素昧平生,但是心中的恶,还是驱使他走上前去,没问缘由,一巴掌打在弱小的男生脸上。
就是这残忍的一掌,导致小男生双耳失聪。
最后,少年得知对方一生都将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只是低下头说了一句:让我爸多赔给人家一点钱吧。
武志红曾说,在放纵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惟命是从。
这是一种颠倒的爱,是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爱。
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想肆意而为。
所以放纵型溺爱会培养出“他人的地狱”和“社会的敌人”。
父母对于孩子真正的爱,就如同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曾说的,爱不光是给予,给予是要看情况的。爱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的赞美,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
儿童心理学家说,在孩子2岁之前,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都是可以的。
孩子在这个年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原谅。
但从两岁以后,做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别人和他是一样重要的人,他要自爱,也要关心他人。
当孩子进入3-6岁的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也会愈加强大。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也会尝试挑战大人世界的忍耐底线。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如何帮助孩子在对的时期树立规则意识呢?
01
好的规矩一定都是尊重孩子的
父母在订立规则的初衷,必须以爱为基础。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自然会乐意接受约束自己的规矩。
如果父母只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强迫孩子去遵守,那最后的情况一定适得其反,孩子和父母都会疲惫不堪。
堂姐家的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胃口不好,两口子因为工作繁忙,请老人照顾孩子。
老人接手后,开始按照传统方法给孩子“补”身子。鱼肉不断,每每吃饭都盛满一大碗,孩子明明不愿意也吃不下,老人还是苦口婆心和威逼利诱。
而堂姐之前就给孩子定下了吃饭规矩,那就是碗里不能剩饭。
孩子吃得十分痛苦,大哭大闹几次之后干脆绝食。
所以说,孩子是千差万别的,规矩也不能以一概全。任何规矩在设立之前,都应该首先尊重孩子的意见,考虑他们的感受。
02
立下规矩后父母就不能随便变动
拒绝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必须保持一致,在大人的教育方式出现矛盾的时候,聪明的小孩很快就能学会如何和家长周旋。
一方面,对严厉的大人,他们会表现得很乖,言听计从;另一方面,对于亲切的大人,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所不为。
这种情况继续发展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在面对比自己强大或者蛮横的人面前,唯唯诺诺,讨好别人;而面对那些老实、怯懦的人,就变成狠狠欺负,任意打骂。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养成双重人格。
所以说,家庭教育中的唱红脸+唱白脸=0 。
规矩一旦明确,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合格的榜样。
有的家长在面对同一件事情喜欢从心情出发,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怎么胡作非为都无所谓,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稍有不从就要重重惩罚;孩子嬉皮笑脸的时候就严厉批评,孩子哭哭啼啼的时候就立马心软。
这样的规矩如同虚设,孩子将会变成看“脸色”来行事。
规矩只有长久得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果,朝令夕改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出尔反尔,如果做父母的总给自己找出不用坚持的理由,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找出同样理由对付父母。
03
培养规则意识的方式要恰当
说教和压制可能会很快看到效果,但是却很难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规则。
尤其在强势的父母面前,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弱小从而隐藏和压制自己的个性。
虽然从当时来看孩子十分乖巧和听话,但是在6岁之后很多会演变成调皮捣蛋,用来弥补自己6岁之前的被不断压抑的探索意识。
法国儿童心理学家瑟内奇耶最为推崇的是,通过游戏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世界上所有的游戏都有其规则,赢了是因为规则,输了也是因为规则。
也正因为有了规则,游戏才有了更多的乐趣。
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游戏认识到规则的无处不在。同时,游戏可以最大程度地释放孩子的天性。
所以说,好的方式应该是间接地,温和地,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户外体验等活动,让孩子明白规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龙应台说: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等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的有效期就到了。该说的,该做的,应该早就做了,到了验收的时候。
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于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
所以,身为父母,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
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