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拆坏的东西扼杀孩子的探索欲
有妈妈曾经很形象地形容孩子的手, “破拆机” “破壁机” “粉碎机”“碾压机”。
意思是说只要是被孩子的手触摸过的东西,多半都不会再保持原样,而且大部分都会坏掉,有的甚至是面目全非。
◆ ◆ ◆
一位妈妈就曾经很头疼地说:
我已经不想再给孩子买什么新玩具了,新买的小汽车,没两天车门就没有了;新买的小飞机,翅膀也能断掉;新买的电动玩具,开关或者遥控器一定是最先坏掉的。
别说这些东西了,就算不是玩具,孩子也能给你拆个乱七八糟。
上回他爸爸刚换了个新手机,结果也没能幸免,也怪他爸爸,没把手机后盖扣上,结果孩子把里面的电池、存储卡、手机卡拆得到处都是,保修标签差点也给撕下来。你说才三四岁的孩子,怎么破坏力就那么大呢?
◆ ◆ ◆
1、的确,孩子总是不让人省心,有时候看着他留下的那一地“残局”,真是既生气又无奈。不仅如此,有的妈妈还会对孩子产生猜疑,比如,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或者有暴力倾向,所以才总是破坏东西。
而一看到孩子拆坏了东西,有的妈妈就会训斥甚至是在孩子屁股上来几巴掌,还会吼道:“净浪费东西!下次不给你买了!一点儿也不知道心疼!”
更有的父母会直接立一个新规矩: “以后再拆坏东西,就拿小棍儿抽手20下!”
这时的规矩就变成了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会委屈地哭起来,一边抽噎一边说自己下次不会再犯。也许下次他真的不再拆了,但也许下次还会继续,那么下次我们对他的教训也就会继续,直到他真的“乖乖”地不再随便乱拆东西。
表面看上去,我们成功制止了孩子的破坏行为,似乎是遏制了他暴力倾向的发展。但从孩子那方面来说,总是因为拆坏东西而被训斥,他也会“长记性”。
当他发现,拆东西会被骂时,也会为了躲避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停手。可是与之一起被停掉的,还有他的探索欲望。
◆ ◆ ◆
2、孩子为什么那么爱拆东西?
就是因为他好奇,他想要知道那些东西神奇表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在他的心里,压根儿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搞破坏,他当时的心思只不过就是想要知道真相而已。
比如,他拆掉了玩具小汽车的车门,可能就是想看看汽车里面的构造;他折断了飞机翅膀,也许就是想看看飞机能飞起来是不是依靠这样的两个东西;他弄坏遥控器,也不过是想了解为什么这个东西可以控制离它那么远的另一样东西……
孩子的“拆”往往并不带恶意,甚至有时候他可能还是好意。比如,看到家里的闹钟坏了,他可能是想去修好它,结果他拆开了却又装不上,而在我们看来,这就跟他破坏了一样东西没什么区别。
而还有一些孩子的“拆”可能只是他对这个过程感兴趣,他享受的是那个过程,他的发现也在那个过程中,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不过,有极个别的孩子的“拆”可能就是故意的了,但也一样没有多么强烈的恶意,他可能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表现来吸引我们的注意,或者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罢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需要认识清楚。
所以,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尤其是在他处于探索期时的破坏行为,应该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东西坏了还可以再添置,但是如果孩子的探索欲望因为坏了几样东西就遭到打压甚至永久消失,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 ◆ ◆
3、如果孩子破坏了一样东西,首先应该确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想要知道什么,他有了怎样的发现,要肯定他的探索欲。
接下来,就可以告诉他:“这些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用辛苦挣来的钱买的,这么快就弄坏了爸爸妈妈有些心疼啊!
而且,你一下子就弄坏了不就再也玩不了了吗?你想想看,有没有不用破坏这些东西就能得到你想要知道的方法呢?比如,看看说明书,或者来问问爸爸妈妈,你觉得呢?”
这样的说辞会让孩子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或多或少地避免孩子的破坏行为。
用适当的规矩来限制孩子的破坏行为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此时的规矩一定不能是惩罚式的。可以和他约定好,以后要爱惜玩具,或者允许他提一些要求,给他准备足够的可供拆装的玩具和小工具,以满足他的拆装探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