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可千万别给孩子设立人设的这个事情,这是在伤害你的孩子,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乱立人设的家长?让我们看看下文吧。
近几年来,“立人设”、“卖人设”等自我营销的方式被很多明星采用,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老干部人设、耿直人设、奋斗人设更是吸粉力MAX。然而说到立人设,在亲子教育界早就横行了多年,父母们更是立人设高手啊!
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征集:回忆下当年被父母立下的那些人设……立马得到了朋友们的走心回应。
慢慢:我小时候性子慢,做事慢吞吞。父母大概是为了帮我开脱、缓解尴尬吧,逢人便说,我家孩子是慢性子。久而久之,我完全不懂得着急了,因为人人都知道我慢会包容我,最后慢慢成了我的名字。
初见:小时候,每次美美地穿一件花裙子,奶奶就会说:你太黑了,穿这么花这么艳不好看!于是兄弟姐妹们也笑话我叫我黑皮。长大后,肤色黑的我一直很自卑,不敢穿颜色的衣服,在美白大业上花了很多钱,并没有什么反转。
可见,立人设就是以往我们常常说的贴标签。然而,相比起明星卖人设有风险、可能会面临“人设崩塌”的危险局面,给孩子立人设“安全系数很高”,孩子往往会按照这个路子一直走下去。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本质区别。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立人设现场——
“乱丢乱扔,你就是邋遢大王!”
“连这个都害怕,你是胆小鬼吗?”
“你为什么总是打人,是有暴力倾向吗?”
“我家孩子脾气暴躁,你们不要招惹他。”
……
通过这些举例不难感受到,和明星放大优点、立正面人设吸粉所不同的是,父母立人设往往简单粗暴,从孩子的某个行为中察觉到了一点点讯息,省掉所有的求证环节,以偏概全式地盖章定论,人设里包含的都是负面词汇、坏习惯和臭毛病。这样的人设对于孩子来说,是打击、亦是枷锁。
如何避免成为乱立人设的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正视孩子的行为
不可否认,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是存在误解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时期,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吐槽自家孩子8月左右开始“胆小爱哭”、1岁左右喜欢用手“打人”、表现暴力,2岁后常常不听话爱说“不”……实际上,这是孩子进入“认生期”、“手部敏感期”、“第一反抗期”后的正常表现,作为父母应该多阅读,正确认知、接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避免因误解而给孩子贴标签、立人设。
与此同时,在无法通过学术知识解读孩子的行为时,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想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多说正能量词汇
看到这,可能有家长朋友大呼: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话了。毕竟有时候只是无心之说,带着开玩笑的成分。那不妨试着发挥语言的艺术,把负面词汇说成正能量、中性词汇。
把孩子太磨蹭说成“慢热”,把孩子胆小换成“害羞”,把孩子淘气理解为精力旺盛……多说正能量、中性的词汇,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暗示,也有利于家长更多元地看待、理解孩子的行为。
明星需要立人设吸粉,但孩子不需要父母来立人设,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发现、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