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聪明家长这样做!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02 20:02:47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教育应该是双方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如果父母一味单方面强硬地灌输自己的方式,逼着孩子讲礼貌,只会令孩子越来越反感。

某个假日,走访亲戚。刚到亲戚家,只见亲戚牵着两个孩子迎过来:“叫阿姨好”。

大点的孩子响亮地打了招呼。小的有点腼腆,想开口又不好意思开口,转身想逃开。

亲戚见状忙将孩子拉住:“小孩子不能这么没礼貌!快跟阿姨打招呼。”。

孩子最后很小声地打了声招呼。

看得出,她有点抵触。

拿礼物给小朋友时,大的孩子接过礼物高兴地坐到一旁,迫不及待地动手拆礼物。

亲戚见状有点生气,觉得自己孩子很没礼貌。一把拿过礼物,提高声音责备:大人送礼物,应该说什么?

正高兴拆礼物的孩子,有点敷衍地抬起头:谢谢。

孟德斯鸠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说实话,那天亲戚教育孩子的礼貌让我有点尴尬。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能够表现得大方得体、彬彬有礼。

在跟外人接触时,很多父母都会要求孩子跟他们打招呼;或亲戚朋友送礼物时,孩子如果没说谢谢,父母就会觉得“丢脸”,当场责备孩子。

但大人当着其他人的面指责孩子不礼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礼貌的。

而且当众责备孩子没礼貌,是很伤孩子自尊的一种行为。孩子虽小,但也是有自尊的。

也会令孩子有一种被羞辱感。那种被羞辱感源于孩子自我感觉胆小,嘴巴不够甜无法讨得大人欢心引致的自卑感被当众揪出来加以批评。

作为大人的你,也不见得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指责,更何况孩子?

前天我跟爸爸正在说话,姐姐突然打断“妈妈,我们学校……”,没等姐姐说完,我就生气地说:打断别人说话是很没有礼貌的。

姐姐很委屈:你都没听我说完,你也没礼貌。

“妈妈错了。”

“我也错了。”

说实话,父母跟孩子认错并不容易。但如果父母对孩子不懂得以礼相待,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的”。

姐姐打断我们的谈话,是她不对。但我打断姐姐的插话,我的行为也不算礼貌。

粗暴地指责孩子不礼貌,不会令孩子马上变得有礼貌起来。反而有可能会强化孩子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不礼貌小孩。一旦她认定自己这个形象,在以后的生活里就会以这个形象生活下去,她会觉得自己无礼的行为是正常的(改: 觉得我就是这样的孩子)。

粗暴地指责孩子不礼貌,只会形成一种“语言暴力”,让孩子备受伤害。也会令孩子的行为背离大人的初衷。

父母在要求孩子讲礼貌时,不能通过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礼貌。

那我们需要怎样通过礼貌的方式教孩子懂礼貌?

1、学会尊重,平等对待

霍夫曼斯塔尔说:“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父母要求孩子礼貌,必须自己对待孩子要讲礼貌。不能一味要求孩子笑面迎人,而自己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却凶神恶煞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就像我们希望她尊重我们那样。

另外,见面时,你想孩子像大人般讲礼貌,你首先得将孩子当“大人”对待,耐心跟孩子详细介绍对方是谁,让孩子从内心的接纳对方。而不是在孩子根本就不了解对方是谁的情况下,一味让孩子“叫人”。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2、不要威逼利诱

约翰·霍尔说: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

“快叫阿姨好,不叫?没礼貌的孩子,大人不会喜欢的。”,“快说谢谢,不说,叔叔下次不买礼物给你了。”……

这不是教育,这是要挟,这是利诱。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孩子为得到奖励而勉强去做一些“有礼貌”的行为去讨好大人。这只是一些表面的功夫,而非孩子内心意愿的。也容易误导孩子:“做什么事,本质不重要,做好表面就可以了。”。

3、树立榜样

洛克: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习。

大人的言语远不及行动对孩子的影响大。想要孩子懂礼貌,不能一边命令孩子“叫阿姨!”,一边自己都没顾上跟别人问好。

父母要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接触,见面微笑打招呼,得到帮助说谢谢,外出守秩序等等。

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4、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讲礼貌的习惯,而不仅仅“门面功夫”

约翰·洛克说过: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社交礼仪。孩子的的文明习惯和礼仪礼貌行为需要从小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然后慢慢形成的良好习惯。

不是大人几句“打招呼”,“说谢谢”,就能形成的。那样即使孩子当场被迫讲礼貌了,父母的面子保全了,但下次孩子也一样会不懂得礼貌。

礼貌不是“门面功夫”,讲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这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

这是父母应该从小教育的品质,而不是简单地训斥孩子说几句言语就可以了。

5、通过媒体,书本,游戏,让孩子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

比如,电视上,书本上出现一些礼仪的情景。可以跟孩子解说,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会更好。

或者在游戏里,给孩子演示怎样跟别人交流、怎样表达对别人的关心和感谢,等等。

6、及时调整受父辈影响的不当行为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听话,快跟大人打招呼”,“不是让你不要别人家跑来跑去的。”,“别吵!”……

是不是似曾相识?

我们的父母是否也曾如此说过我们?

不被尊重的我们被潜移默化地不懂得尊重我们的孩子。

这是一个死循环。应该在我们这里打破它。

7、了解孩子不礼貌背后的真正原因

其实,孩子不打招呼不一定就是没礼貌。

也许她对那个需要她打招呼的人并不熟悉。而对那个不熟悉的人突然出现而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恐惧、紧张或不安的情绪,即“陌生人焦虑”。

父母很多时候要求孩子打招呼的都会是一些孩子很久没见面的或根本没见过面的亲戚朋友们。

也许孩子不懂得礼貌的意义,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父母粗鲁的指责,反而令他更抵触。

也许孩子天生性格内向。我们应该遵循孩子的性格,不能强迫孩子在外人面前按自己所想的表现。

教育应该是双方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如果父母一味单方面强硬地灌输自己的方式,逼着孩子讲礼貌,只会令孩子越来越反感。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