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马上到了,不少妈妈会带宝宝去走走亲戚,看看朋友。
自家娃如果有一张甜甜的嘴,见到亲戚朋友就「叔叔好」「爷爷好」喊个不停,作为家长的我们总会感觉非常「长脸」。
可是很多宝宝,无论家长怎么劝都「金口难看」,场面很尴尬。
「我也不想逼孩子,但老这样的话,大家都觉得孩子没有礼貌…… 」
宝宝不爱打招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讲礼貌」。
宝宝不爱打招呼、千万不要这样做
能够第一次见面就主动打招呼、自来熟的孩子,真的不太多。而那些见面害羞,不愿意开口的孩子,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没礼貌。
家长有时候心急,会这样说:
阿姨是妈妈的朋友,叫阿姨好,叫人啊。
姥姥专门坐了好远的火车过来看你的,可想你了,给姥姥抱一下吧,亲姥姥一个。
不打招呼的小朋友,大家都不喜欢哦。
上面这些,其实都是对娃的强迫。
有的宝宝会慑于父母的压力变得「有礼貌」,但在潜意识里,会对「打招呼」会更加排斥,甚至觉得与外人相处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影响孩子社交积极性。
如果希望宝宝建立起社交自信,就一定不要强迫打招呼。
宝宝害羞或者没说出来什么,只要不无礼(比如吐口水、拳打脚踢),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不强迫,鼓励呢?行么?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有些强迫就是以鼓励的形式出现的。
越鼓励,宝宝越能感到你的期待变得越紧张。当他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妈妈的期待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更不自信。
要引导宝宝改变,就要找到他不爱打招呼的原因。
宝宝不爱招呼、可能是不懂如何打招呼
学龄前孩子的语言和社交经验普遍不足,很多孩子其实不知道别人和自己打招呼的时候该说什么好,同时,孩子太小,也没太多话语权,显得不自信是很正常的。
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 多示范如何回应别人的问候
当别人和你说「早上好」、「你好」的时候,你希望宝宝怎么回答,你就怎么回答。
宝宝即使不一开始就模仿,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这种教育方式是最没有压力的。
2. 提醒宝宝,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下午刘叔叔会来家里玩,你见过他一次哦,他是爸爸妈妈很好的朋友,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 xx 一样的关系。叔叔会和你问好,你不用紧张,回答叔叔好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宝宝不打招呼,是因为根本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家长可以这样帮宝宝回忆之前和他人相处的经历,让宝宝有个心理热身。
3. 生活中多示范社交技巧
看绘本也是一个好方法。当宝宝对绘本里新人物(比如说小老鼠)特别感兴趣时,可以接机教他说「小老鼠你好!」,「小老鼠再见,我明天再来看你!」
当然,和宝宝说话的时候,看着孩子的眼睛也很重要。
宝宝不爱招呼、可能觉得自己被「冒犯」
前不久有人来幼儿园参观,看见一个 3 岁小姑娘冲他笑,就坐在了小姑娘旁边,说:「你好呀,你叫什么名字?你太可爱了」说着就握住了小姑娘的手。
孩子表现得很不自在。我不得不说「不好意思,没有孩子的允许,不可以触碰她的肢体。」
这种情景是不是生活中很常见?
很多大人都「过于热情」,摸摸脸,抱抱,甚至一个贴面吻。
虽然没恶意,但这些「不尊重」经常无意识地强加到宝宝身上,会让宝宝本能感觉到不喜欢,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看见陌生人就躲」。
家长可以这样做:
1. 尊重宝宝的感受和直觉
如果宝宝明显不喜欢被别人过度亲近,帮助说「不」,或鼓励宝宝说「不」。
2. 给宝宝选择
讲礼貌不一定必须要打招呼,还可以用「微笑、挥手、击掌」来代替「很开心见到你」。
3. 包容不成功
当宝宝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 可以说:
「我看到今天叔叔来的时候你很努力地想跟他打招呼,你走到了前面还对他微笑了,真不错!妈妈相信你会做得越来越好。」
这样的肯定会让宝宝卸下压力,更愿意尝试和人打招呼。
4. 赞美你希望看到的行为
当宝宝自发地和别人问好,或者递玩具示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宝宝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感受到自己语言的力量。
「打招呼」,对全世界的学龄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
如何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和照顾别人的感受之间找到平衡,是孩子需要慢慢去学习体会的一件事情。家长可以在平时或者聚会之前友好地提一些建议,给一些支持。
但是最终的决定,最好交给孩子来做。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被真正地尊重了,感到安全,他就会开始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