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问一个妈妈,想不想生二胎。
很多妈妈会回答“不敢生”。
不是不想,特别是本身喜欢孩子的妈妈,是愿意给孩子添一个手足的。
但是看看这些数据,大概就明白了。
前段时间,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
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花费上,中国香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万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报告还显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不敢花钱,也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三分之一的中国家长承认他们大幅度减少或完全终止娱乐活动或休假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报告显示:尽管做出如此牺牲,还有有70%的中国父母仍担心自己为孩子做得还不够好,这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3%,站在了世界前列。
不敢生的原因大抵是“太累,很贵,怕做的不够好,委屈了孩子”。
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
我们有世界上最愿意牺牲的父母。
那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吗?
2、今年央视有一部纪录片《镜子》,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看到很多家庭的困惑。
看看这些孩子,都对我们说了什么?
“我觉得我们不是中了病毒,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感受。“一个12岁辍学的女孩说。
“我觉得这里挺好,虽然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精神感受上好很多。“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
这是对失败家庭教育的控诉。
初二的泽清说,他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让妈妈烧碗面,妈妈却不情愿下床……
这是他妈妈不爱他吗?
当然不,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
爱啊,无论怎么样都在那里,与生俱来,可是有些父母可能真的不知道怎么样去爱。
我们常常自以为爱孩子,以为自己是对的。
有时就算自己觉得不对,也会马上找一堆借口来为自己辩解。
到最后又是孩子的问题,自己没问题。
做律师要拿律师资格证,开车必须要有驾照,做老师也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但是,为人父母不用拿证,我们就这么直接做了,而且要做一辈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他们能感受到。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在专访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
儿子出生时,她的事业也正处于上升期,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并不少。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亲自操刀下厨,精心准备着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并陪着他们一起吃饭。
她认为这非常重要,因为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在穿衣吃饭这些琐碎日常的小事里,孩子能感受到的爱往往最深刻。
3、很多人,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人生强行嫁接在了孩子的身上。
如果把我们比作树的话。
每个孩子应该是一棵独立的树。
它有它自己的根和枝叶。
它是独立的存在,感受四季变化,风霜雨露。
但很多父母却把孩子当作自己身上的嫁接。
以期待孩子能长得更茂盛。
以为这是爱,是付出。
实际上既找不到自己,也让孩子失去真正成长的机会。
如果习惯了父母的嫁接。
习惯了被包办、被安排。
那长大后,你能养他一辈子吗?
而且这种爱往往让孩子觉得反感。
我有一个亲戚,他几乎每次跟人聊天,必聊孩子教育。
经常说“谁谁谁家里的孩子成绩怎么样,然后跟自己儿子比较一番。”
“谁家里的儿子考上了公务员,真不错啊。”然后意味深长地望着儿子。
我曾有一次在医院跟亲戚为这事发火。
当时他儿子因为纠纷被人误伤,在等进CT室扫描时,他习惯性地又跟我们扯掰谁家的孩子怎么样。
当时他儿子坐在轮椅上因为失血而脸色煞白。
他没有安静地去守护,也没有去细心问候。
而在那说一个邻居家儿子研究生毕业,最近去县里当差了,一说起来如滔滔江水。
他总是喜欢在自己儿子面前说这些例子,希望激发儿子的斗志。
但那天显然不适合。
我当时就大身跟他说:“不要说这些了,去好好照顾你的儿子,他刚刚从死亡线回来。”
其实他很爱很爱儿子,只是爱的方式出了问题。
他为了儿子省吃俭用,几乎到了自虐的地步。
为了把钱留着给儿子上培训班,读好学校。
他一年到头不置办新衣,也没有任何的娱乐。
总是在工地上不停地做事,闲的时候就喝点啤酒跟人说“儿子的故事”。
然后梦想着有一天儿子的成就能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而这个孩子早就变得沉默寡言,不跟这老父又任何交流。
他跟我说:“最受不了爸爸拿别人跟自己比,而他自己又是那个样子,总希望我能有出息,所以我不管做什么,他都说不要做,读书要紧。其实我压力很大,不知道该怎么办。”
4、我们太多的父母,不是付出得不够,而是付出得太多了。
为了孩子有出息,所以自己放弃了娱乐和休闲,省吃俭用。
什么都自己包干了。
所以10多岁的孩子不曾下过厨房帮忙淘米洗菜。
常常一个人在书房,要么看书,要么偷偷玩手机。
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就安心。
其实孩子一直希望去自己尝试做点感兴趣的事。
他们通过付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被人需要的感觉。
而不仅仅是一架冷冰冰的读书机器。
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小的孩子也是。
儿子最喜欢我叫他小主人了。
他说自己是小主人,有自己的房间,就要做一部分家务活。
所以每次大扫除,我们家洗手间的地板砖都是他来刷洗,然后我再帮他加强一下。
楼下的快递只要我告诉他,马上就一起去拿。
家里地板上的纸屑,只要他发现就会清理好。
我做饭的时候,他会帮我择菜。
老人说我对他太严格了。
我说他自己喜欢这样。
因为这样做,能看到他大大的满足感。
因为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感受到了我对他的赞许和需求。
这种感觉是很美好的,能帮我们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很多妈妈问怎么唤起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去动手做,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做好了一件事。
而且得到了认同,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而父母要做的不是包办,而是放手,给孩子机会。
如果父母只给孩子提供经济来源,高昂的教育支出。
而没有提供引导和教育,没有真正的尊重和爱。
结果大多是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