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也不要紧”,家长敢这样教育孩子吗?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样,不是所有的方式都能套用在你孩子身上的,教育方式得适合你的孩子,“坐牢也不要紧”这样的教育方式你敢恭维吗?
昨天看一则新闻,颇有感触。
父亲执意拉着儿子去派出所做尿检,原因是儿子做建材行业的销售工作,连续几天不回家,父亲怀疑儿子吸毒。
派出所民警告诉这位父亲:“如果尿检出来吸毒了的话,是要拘留的。”
“坐牢也不要紧的!”父亲手一挥,坚持要让儿子尿检。令人舒一口气是尿检结果出来,儿子没有吸毒。
网友纷纷为这位三观极正的父亲点赞,而令我动容的还有下面一幕。
临走时,大伯对儿子说:“你要是敢吸毒,我就让派出所里民警送你去拘留。”
儿子说:“我说没吸毒,你就是不信。”
“我拉你来派出所是为了你好。”
“我知道的,我没怪你。”
最朴实简单的几句话,却清晰地透出一位父亲的关爱与担心,还有儿子爱的包容与回应。
一、无原则、无底线的不是爱,是伤害
相同的案例,不同的结局。
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家里有点钱,就有一个儿子,一直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
后来儿子因为吸毒进了很多次监狱,他们怕孩子在监狱吃苦,每次都想方设法把孩子弄出来。
最后,家被败光了,孩子也毁了。
无原则、无底线的爱最后只会毁了孩子,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这让我想起了起那一段时间很受关注的一则消息:
儿子开车违章变道、闯红灯,执勤民警将其拦下并要求出示驾驶证,并告知要被扣分和罚款。
驾驶员开始讨价还价,希望能免于责罚,而被民警拒绝。
后座的两位老人一听罚款就坐不住了,接着下车抢夺民警手里的驾驶证,奇葩的母亲甚至趴下拖住民警的大腿,后来直接咬了两口。
这对父母的行为简直是跌煞众人眼球,但细看你就会发现,与无知父母的蛮横行为相互交映的便是儿子的“讨价还价”。
无原则、无底线的父母培养不出来能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
二、父母对当下事情的反应,
决定了孩子的认知
曾看过一句话:孩子的认知取决于身边的“重要他人”的反应。
前几天在街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在一辆共享单车旁蹲着摆弄自行车,过了一会男孩子竟然把单车打开了,得意地向父母炫耀,这对父母哈哈大笑着,夸赞孩子真厉害。
其实,在孩子眼里,他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所有是非对错的感觉都是父母传达过来的。
孩子打开单车,他不知为错,父母的反应才是他判断对错的标准。
你夸赞他,他就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棒的事情,感觉自己好聪明;而如果你适时地教育他“这样打开是违规的,如果大家都这样不遵守规则,社会就无法运行”,我相信,即使他听不懂什么是社会,什么是规则,父母说话时的眼神、表情、动作,这一切都会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被夸的孩子,日后会不断巩固这种类似的行为观念,因为他还想在父母那里证明自己很聪明;被说教的孩子会隐约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碰到类似的行为,他会去劝说小伙伴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他还记得父母严肃而认真的表情。
三、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文艺清流《见字如面》第二季开播了,第一期的主题是生死,其中有一封烈士妹妹陈难写给美惠子的信。
陈难,烈士陈怀民的妹妹。陈怀民在1938年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在最后关头,他没有选择跳伞逃生,而是选择最近的一架飞机撞过去,与一名日军飞行员同归于尽。
美惠子,被撞击身亡的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的妻子。
这两个人,本该是代表侵略与被侵略的两种力量,相互对抗,相互仇恨。
而,悲恸又思念兄长的陈难,却对敌人的家属表现出了最大的同情、怜悯,写下了这样一封有情怀、有格局、有气度的书信。
“我想到你的孤苦,想到你整天在笑着生活的两个孩子,和你已有残缺凄苦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即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绝不会因为你们国内的军阀对我们的侵略而仇恨你。
你应该以爱护全人类,救自己、救人类的热忱来防止自己国内军阀的跋扈,我们要使这两个国家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从侵略战争的悲惨命运中解放出来。”
同时,我看到了一对有眼界、有格局的父母。
面对儿子的牺牲,陈难的父母表现出来的家国大爱,信中是这么说描述的:
“老人爱子心切,不免悲伤,但他们更满意的是他们的儿子能够为国牺牲。
我家里的父母和大哥都非常深切地关怀你,像关怀自己的儿女兄妹一般,不带一点怨恨。”
我相信正是父母的认知影响着这几位兄妹的大格局。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儿子勇于为国牺牲,兄妹能够不怀怨恨、心系家国。
当下,我们不一定非要有为国牺牲的壮志雄心,也不一定像乔布斯一样能说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但我们一定要读书,要思考,要开阔眼界、增大格局,塑造一个更美好的自己,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孩子通过我们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