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抱怨:“我家宝宝特别怂,小朋友打她从来不还手。我很焦虑,担心她上幼儿园会被欺负。”
宝宝打不还手,被欺负就会哭,长大后会不会一直被欺负呢?
有些孩子天生胆小,比如内向的孩子不喜欢表达(反抗是一种表达不满的方式),自闭症或自闭倾向的孩子不擅长与小伙伴沟通。
关键靠后天的培养
胆小或畏缩的孩子往往缺失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判断自己能否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感受。
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相信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困难(完成挑战)。
自我效能感不强的孩子,过低或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卑或自大。
相对于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更深一层、更理性的心理能力,它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功道路能走多远,也决定了孩子是否胆小或是否敢于反抗。
父亲角色的缺失
有人说,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孩子会更胆小,自我效能感弱。
有道理,但是不一定。
一般情况下,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是互补的,母亲可能更擅长和愿意管理孩子的生活细节,父亲则更擅长带着孩子迎难而上,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和动力。
爸爸角色的缺失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柔弱,因为妈妈擅长把控生活中的细节,孩子大部分时候是接受命令,没有太多挑战性、开创性的锻炼机会。
这不是性别歧视,是女性和男性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大脑特征决定的。
如果妈妈足够强势、理性、放得开,愿意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挫折,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摸索,孩子自然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改变“怂孩子”
宝爸妈可以参考这种方法
为人父母都不想培养出一个熊孩子,但也不想让他/她成为怂孩子啊!
在孩子1~12岁的时候,如何克服孩子的胆小的性格,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应该提到家庭教育的首要日程上来。
情景演练法
孩子2岁后开始进入社交敏感期,他们会逐渐想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这个时期的孩子涉世不深,还没有熟练掌握社交技能,不会主动打招呼也不会拒绝,只会粗暴地抢玩具甚至打人或被打。
针对这种情况,宝爸妈可以在家里与宝宝进行情景演练。
宝爸妈分别扮演自家宝宝和其他小朋友,模拟白天宝宝遇到社交问题的场景,扮演自家宝宝的宝爸/宝妈做出应对社交问题的正确示范。
然后让宝宝来扮演自己,尝试跟扮演其他小朋友的宝爸/宝妈”抗衡”,在行为上逐渐熟悉新的方法。
下次进入”实战”的时候,如果宝宝采用了新的方法并且有了进展,宝爸妈要及时鼓励宝宝,强化宝宝的正确的行为和新的方法。
不建议学习跆拳道
很多宝爸妈反映,本以为孩子练习跆拳道会更加自信,可是孩子变得非常暴力,还是不会社交,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所以,如果宝爸妈想让胆小的孩子学习防身术来预防被欺负,可以考虑修身养性的项目,比如空手道、咏春拳等。
这些项目更注重内心的修为,而不只看重几块三合板。如果宝爸妈想强壮孩子的体魄,可以选择跆拳道。
亲子绘本阅读
绘本阅读可以教会孩子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尤其是亲子绘本阅读,效果更明显。
晚上睡觉前,宝爸妈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目标和面对的困境,有选择、有目的地跟孩子一起阅读绘本。
比如《谁也别想欺负我》、《小霸王》、《不要随便欺负我》等都是教孩子学会拒绝的绘本。
这些抵抗霸凌的绘本设置了不同的情景,孩子在故事中自我带入,加上宝爸妈的讲解和适度引导,让孩子逐渐学会应对生活中类似的挑战和困难。
有仪式感的爱
大部分宝爸妈都会说,我很爱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可是为什么他/她还没有安全感?
有时候宝爸妈给予孩子的爱不够准确、不够清晰,孩子理解不了、接收不到。
所以,有仪式感的爱至关重要。
比如,宝爸妈每天出门前、回家后或睡觉前,固定几次有仪式感的拥抱、亲吻孩子并说:“妈妈/爸爸好爱你!”
这种点点滴滴的小仪式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强大、更有安全感,内心强大、安全感强、被爱包裹的孩子自然不会害怕别人的欺负了。
用疑问句给出建议
宝爸妈看到孩子遇到困难,很多时候会直接给出建议:“你打回去不就可以了吗?”“你跟他说对不起就好啦!”“下次你离那个小朋友远点!”
这些建议也许在当下会避免孩子再次受到伤害,但是孩子只是单纯地执行宝爸妈的命令,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只会在那里哭或被欺负。
尤其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宝爸妈直接给出建议会让孩子的大脑“生锈”,遇到困难直接想到爸爸妈妈,等着爸爸妈妈的建议或救援而不知道自己去处理。
宝爸妈应该用疑问句给出孩子建议:“下次你觉得这样做怎么样?”“这样做会不会能让他不对你那么凶呢?”“我们要不要试试看?”
这些疑问句会让孩子把爸爸妈妈的建议在自己的脑袋里转一下,转变成自己的想法。
宝宝想清楚后同意这个建议,这个建议就变成他/她自己的了,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孩子就会举一反三地灵活应对困难啦。
孩子被欺负或孩子欺负人了,宝爸妈应该如何做?点击:孩子被欺负或欺负人,这事儿爸妈要不要管?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