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换位思考,这样做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10 09:06:01编辑:西西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换位思考,很多父母缺乏换位思考跟孩子沟通不容易呀,不以父母之心,度孩子之腹。父母凡事都要懂得换位思考,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莉莉从幼儿园回家后,打开电视看精彩的动画片。

妈妈在厨房忙乎一家人的午饭,做好饭菜后,叫道:

莉莉,吃饭啦。

莉莉不理睬,像没听见似的,专注地看着动画片。

爸爸盛好饭菜,摆上筷子,又叫道:

莉莉,吃饭啦。

莉莉“嗯”了一声,连身体都没转一下,依然目不转睛快乐的沉浸在动画片故事里。

妈妈又叫道:

莉莉,快来呀,饭菜要凉了哦,你最爱吃的烤鸡翅,你不来就被我们全吃光了啊。

莉莉头也不回地说:

我不要吃饭,我要看动画片。

又过了五分钟,莉莉丝毫没有去吃饭的意愿。

妈妈忍不住生气了,对一旁的爸爸使了个眼色,爸爸趁莉莉不注意,啪的一声,把电视关掉了。

莉莉立刻大哭大叫起来,不管妈妈怎么说,莉莉都听不进去。

最后爸爸狠狠打了莉莉屁股两下,才把她押到餐桌旁。但莉莉是含着眼泪吃饭的,一家人也都吃得不是滋味……

父母不爱看动画片,孩子爱看;父母按时吃饭,但孩子却不在乎。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喜好,让她我行我素,继续看电视呢?还是采取强硬态度制止孩子的电视瘾呢?

很多家庭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有的父母为了避免哭闹,安抚孩子,干脆把饭菜端到茶几前,让孩子边看边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这个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我们可以让孩子做出选择:要么再看两分钟动画片,就过来吃饭。

要么,把动画片暂停,马上来吃饭,吃完饭,还能接着把剩下的动画片看完。

父母站在孩子角度思考,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沟通更容易。相比两败俱伤,选择皆大欢喜,不更好吗?

周末,送女儿去学钢琴。

早到了五分钟,上一个小班的电子琴课还没有结束,他们有父母陪练,我们只好站在教室门口等候。

怎么这么简单的乐谱,你就不会弹呢?

老师刚讲了F大调,你怎么就不知道在哪儿呢,黑白键都按错了,在这儿,这儿,你眼睛看不见吗?

真是笨死了,在家练了多少遍了,这一段还没弹熟呢!

扎心刺耳的声音传来。原来,是一位陪练妈妈,正劈头盖脸的批评自己的儿子,小男孩四五岁的模样。

看她那气急败坏的样子,暗箱涌动出一股“恨铁不成钢”!

小男孩开始不耐烦,小声怂了妈妈几句。后来,在妈妈唇枪舌战,连环轰炸下,一直耷拉着脑袋,不再还嘴,不再吭声了,只是小声抽噎着。

后来,听别的家长说,她儿子其实不喜欢弹琴,很喜欢下棋。

可这位妈妈喜欢弹琴,认为只要儿子好好弹,好好练,早晚也会喜欢的。她认为学琴比学下棋重要,每周都逼着儿子来学琴。

这位妈妈,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与孩子发生不同意见时,只许自己发布命令,不许孩子表达意见。

时间久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被妈妈以爱的名义亵渎。可想而知,长大后的孩子,怎么会跟妈妈有更好的沟通呢?

人们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归属到别人身上,以为别人也具有相同特征,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提醒我们,父母和孩子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可能截然不同。

父母不应该主观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父母不必强求孩子,而应该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自由论》中提到:

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

在学琴之前,如果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表明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孩子也不会学的这么吃力,更不会像她说的这么“笨”。

在商场,儿童娱乐休闲区一角。

佳佳看见好多小朋友在画画,也挤了进去……

一会儿,只见另一个孩子捂着鼻子哭着跑过来,指着佳佳说:

他打我,我的鼻子给他打疼了!

佳佳的爸爸跑去,把他一把拉出来,质问道:

你干嘛打人家?

佳佳辩解说:

那他干嘛不让我看?

“不让你看就可以打人啦?”

爸爸气恼地在佳佳屁股上打了一下,佳佳大哭起来。

这时,妈妈来了,把佳佳拉到一旁,抱在怀里:

好了,先冷静一下。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那你把事情经过告诉妈妈,让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好吗?

佳佳渐渐冷静下来,告诉了妈妈原委。

原来佳佳在看别人画画时,高声指手画脚,另一个孩子想把佳佳赶走,于是用力推搡另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伸手去挡,不巧撞在了那孩子鼻子上。

于是妈妈对佳佳说:

我知道你生气的原因了,别人不让你看画画是让你很生气,但是你大声说话也会打搅别人。

我觉得如果你看人画画的时候比较安静,应该会受欢迎的,你说呢?

小男孩点了点头。

妈妈又说:

如果你想继续去看画画,那么应该向被你撞疼鼻子的人道歉,也许别人会欢迎你的。

佳佳说:

好吧,我试试。

佳佳妈妈的行为,就比爸爸更善于理解别人的感受。最后,与孩子沟通有效,儿子心满意足的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换位思考,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不以父母之心,度孩子之腹。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艺术与生活》中讲到:

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

人和人各不相同,如果以己度人,经常容易发生判断错误。作为父母,要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教孩子学会设身处地理解别人。

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中。

有一天,我发现她书房里的一个抽屉,加上了一把崭新的锁。

当时,我想起了自己十一二岁时的心理特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有自己的小秘密啦。

我参照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理解了女儿锁抽屉的想法,从而没有大惊小怪。

后来,女儿见我对她锁抽屉一事,不闻不问。有一天,干脆当着我的面,打开抽屉让我看,原来里面就是几张漂亮的小卡片而已。

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位置来思考。

所以说,作父母的,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

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

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换位思考,是一种人世间最好的思维方式。父母懂得换位思考,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