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分享几条教育观,听起来贼有理,用起来超害人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11 09:03:04编辑:西西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怎样教育好儿女,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父母都有自己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将来生活幸福快乐,小编今日要分享几条教育观,听起来贼有理,用起来超厉害。

#只要开心快乐就好#

不同天性的人,对“开心快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孙悟空自由自在最快乐,猪八戒有吃有爱就开心,唐僧则必须有目标有成绩,沙僧需要的是榜样和信条。——只从自己的好恶出发,给不了他要的开心快乐;不了解天性差异,教育常常南辕北辙。

教育的目的,是发掘、释放潜能和优势,而不是“只要他开心快乐就好。”如果以“开心快乐”为目标,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闭其目、塞其听、洗其脑。但那是愚弄,不是教育。

#花园里有各种花朵,你不是最大最艳的,但你是小清新,你有你的价值#

这种话有用么?没有。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不是陶醉于自我感动的家长。家长要做的,是认识孩子的天性,找出他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所在,加以培养。学习可以不拔尖,但每个人都需要有过人之处。确立优势,才能自信。无自信、必困扰。

#培养孩子自立,难道有错吗?#

有,非常有可能错。不同类型的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热情”差别巨大。过度的要求,可能造成心灵受伤、自信缺失、没安全感。童年受过这种伤的人很多,这就是“爱的伤害”。

#育儿先育己,做好自己,再谈教育#

这是一句很蛊惑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你不够好孩子才不够好。这种“原罪式”的鞭挞,让家长陷入自责,却忘了:育儿,更重要的是智慧和方法。

榜样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榜样的力量绝非唯一。不同思维偏好的人,对榜样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B人最需要榜样,D人则更重个人感受和思考。推倒权威,D人的创造力才更能得以体现。C人愿意跟从,但A人则更需要清醒的认识和自我判断。

过于机械的模仿,属于“圣贤式”的教育。然而,所谓圣贤,能够为我所用才是圣贤。天性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你这么做,他不一定这么想。

所以,是“育儿需育己”,而非“育儿即育己”。大谈修行的,多是在利用 “原罪”情结。“一切都是我的错”,亲子问题就解决了吗?家长要多好,才是合格的好?到不了高大上的标准,就不可以做家长?

人生可以是一场修行,但教育是一门科学。修行是向内的,教育是向外的。修行只跟自己有关,“搞定”自己足矣,哪怕用的是“欺骗和愚弄”。而教育跟“他人”有关,绝对不可以有“欺骗和愚弄”。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观。

只懂得育己和做榜样,对于亲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比之更重要的,是顺应天性。逆着天性教育,好品格家长仍会教出差品格孩子、自信的家长也能教出内心纠结的孩子。不懂得区分天性,成功案例也会害人,多么高大上的成功经验,也可能变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男孩要贱养、女孩要贵养#

这是一句很唬人的话。然而, 艰难困苦,于不同天性的人,意义大不同。

于奋斗型的A人,艰难困苦是精神财富、奋发的动力;于重感受的C人,则是打击折磨、心灵的伤害。

所以,有人从苦难中成长;有的人,生在穷山恶水,却成为泼妇刁民。有的人,受过胯下之辱,会成为名将;有的人,却从此变得逢迎势利。

区别性的结果,原因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天性,更不分男女。所谓男孩应该怎样怎样、女孩应该如何如何的说法,都是陈旧腐朽、压抑个性的调调。这种调调让多少或细腻或服从的男人、或勇猛或自由的女人,终生觉得自己是个过错。

天性大过男女。逆着天性的追逐,成就快乐都不会多。人性解放之路,必须冲破这种调调。

“XX家的孩子就是这样教出来的”、“XXX理念这样说”

——用理念和案例管孩子

讲故事的教育书,多是出于:家里有个才子,家长又碰巧有写作能力。故事可能是真的,但故事里的因果关系,多属牵强附会。——“因为这件事,所以孩子懂得了XX的道理;因为我这样做,所以培养了孩子XX的性格。”这种认识,还不如盲人摸象。

所谓理念,绝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弱势者的理由、强势人的借口。自以为讲了道理,其实,只是掌握着话语权。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只要跟对方换一下位置,不难发现,任何一条理念,都有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条。

我是一个有爱的家长,我是一个宽松的家长,我是一个严谨的家长,我是一个鞭策型的家长。——NO!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TA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有没有给TA顺应天性的教育?有没有带TA走上适合的方向?错位的教育,再“好”也是南辕北辙。缺乏智慧,没有正确的知识和方法,爱心、理念反而常帮倒忙。

感情不顺,多是找的人不对;事业不顺,多是做的方向不对;教育不顺,多是方法不对。“做事不够努力、做人不够完美”,每个人都容易被这样的批评击中。但是,do thing right,更多要靠方法,而不是理念和修行。

如果不了解自己,所谓“坚持做自己”就是一句鬼话;如果没找准适合的方向,那些“坚持的格言”往往都是傻话;不帮人了解自己,只劝人“坚持做自己”,可能成为害人的话。

亲子教育,别讲大道理,相互矛盾的道理比比皆是,获胜的只是话语权;不要大谈理念,理念都是有流行性的,20年后一定会变;别“玩”感动,感动你的不一定感动TA。请给出事实、真相和知识。远离愚昧,靠的从来不是道理、理念和感动。相反,骗人的常常靠它们,信得越深,上当越大。

很多鹅爸鹅妈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看的育儿书越多,接触的育儿观点越多,反而越不知道该怎么带娃。有句过气的流行语就很符合这种处境:“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问题不一定出在大道理上,而是出在我们过于相信大道理,即使不合身,也非要把自己套进去。如果全信,不如不信,所以,无论信啥,前提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