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信大部分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的情况。然而,不少家长的处理方式却有失偏颇——或是严厉打骂,或是不管不顾,或是盲目说教等等。
其实,孩子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只有对症下药,才不至于伤害我们跟孩子的关系。
1、为满足欲望
看到别的小朋友戴着电话手表,妈妈不给买,孩子生气地砸东西;整天不好好吃饭,就想吃肯德基,爸妈说了几句孩子就撒泼;同学出国旅游,孩子也吵着要去不成,立马变脸对着父母大吼大叫......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许多孩子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大哭大闹。不难发现,他们发脾气的理由大多是为了食物、玩具、旅游或是自由等等。
很多孩子之所以一次次这样做,是因为之前有过成功的先例。他们知道,当自己想要某样东西时,只要发脾气,父母就会答应。
所以,在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坚决制止,绝不心软。如果孩子已经多次这样做形成了习惯,对于说教置之不理,父母不妨试试“有意忽视”的办法——任其哭闹。相信在孩子有过几次失败后,便会慢慢改变这种发脾气的方式。
2、为吸引注意
在很多家庭,爸爸妈妈都是比较忙碌的,一天下来,他们陪孩子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即使有空陪陪孩子,也多半是心不在焉。
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看到爸爸在玩手机却对自己提出一起玩的要求置之不理时选择大发脾气砸玩具?为什么有些孩子在看到妈妈忙着聊微信却全程不理自己时急的破口大骂?
其实,这样的孩子发脾气纯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当他们的要求、情感不被重视时,就会从心底觉得缺乏安全感。因为在他们看来,爸妈一心只顾玩别的完全是在忽视自己。
因而,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就需要增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多陪伴孩子。并且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做到专心致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3、渴望被理解
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为人情世故埋单,哪里会有什么烦恼?正是这种想法,阻断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
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不愿总是被父母催促而撕掉作业本;有的孩子想学习音乐却被父母嘲讽而把自己禁闭了几天;有的孩子看到父母随意把玩具送给了亲戚家小女孩而气的不吃不喝......
事实上,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发脾气,多半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情感或需求不被理解。在孩子看来,父母根本没有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乎的是什么。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绪,跟孩子好好谈谈心,了解孩子的喜好,在做决定前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仅被父母尊重,更会被父母理解。
4、受父母影响
俗话说,情绪是会传染的。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温和有礼,孩子多半也开朗温柔;反之,爸爸妈妈经常发脾气,孩子肯定也暴躁不安。
不难发现,许多爱发脾气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一对同样暴躁易怒的父母。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习惯性地数落;孩子考试不及格,二话不说一顿打骂;伴侣说错一句话,马上暴跳如雷叫你滚......
可想而知,长期呆在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身边,孩子的心理该有多么恐惧。见惯了父母发脾气的方式,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深受父母的影响,他们甚至会觉得发脾气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如此,想要孩子少发脾气,父母就需要以身作则,改变自己不好的言行。同时,引导孩子知道发脾气带来的坏处,和孩子一起改变,一起进步。
5、为逃避责任
不少孩子对着父母大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们犯了错,却害怕父母的责罚,于是选择以哭闹的形式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不小心把同学打伤了,回家后却害怕父母的打骂,于是干脆对着父母发火;或是,孩子把邻居家的玻璃砸碎了,看到爸爸要发脾气了,马上嚎啕大哭。
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发脾气需要区别对待:
如果孩子只是无意中犯了错,那么父母不必严厉责怪,只要告诉孩子下次注意不再犯就行了;但是如果孩子是故意犯错,父母就需要耐心的教导,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让孩子认识到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逃避责任。
其实,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首先需要尊重孩子发脾气的权利,让孩子尽情地宣泄出来,不要闷着,并让自己保持冷静淡定。毕竟,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能自已的时候。
之后,认真倾听孩子的苦恼,及时判断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再施以对策。
最后,耐心教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