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同学从两岁多开始就进入了“穿衣烦死人”期,每天早上得拿出好几套衣服供她选择。
换季的时候更是麻烦,明明已是夏天,却还是想穿春天的长袖裙子。初夏时节,下雨天冷的很,却非得要光着腿,美其名曰:光着腿漂亮。
我的口红,我的眉笔,我的高跟鞋每每被她看见,都是两眼放光,趁机偷偷涂抹试穿。
拖鞋对于她而言,那是洗澡的时候才能穿的。平时就算在家里也要穿着公主鞋,或者是舞蹈鞋(她觉得显腿长),要么就是舞蹈鞋套着妈妈的高跟鞋走来走去。
自从她爱美后,我在家穿衣服也不能随意了,不然会被点评,这两件不搭,应该换哪一件才漂亮。
孩子的如此种种表现,说明她进入了——审美敏感期。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曾经在朋友圈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以貌取人,绝对科学。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
读完觉得非常有道理,是呀,孩子的审美能力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小时候邋里邋遢的孩子,长大后审美很难提升。相反,从小衣着讲究的孩子,搭配起衣服来得心应手,还非常显品味。
所以,咱得赶紧重视起来,趁敏感期好好引导一番。
“审美敏感期”一般在2.5~5岁之间出现,这一时期的孩子会对自身的形象格外注意,喜欢自己挑衣服,女孩子对口红、化妆开始感兴趣。
甚至会出现一些在大人看来很无理的要求,比如饼干一定要吃完整的,如果碎了就不吃;苹果上有个疤,这是决不能接受的,一定要换一个;牛奶不能洒到杯子外边,否则就大哭不止;圆圈一定要画的圆圆的……
孩子在审美敏感期会对周围的事物包括自己,追求一种“完美”、“完整”,他会希望自己周围的东西,包括吃的用的都符合孩子对“完美”的定义。
这个时期,孩子的审美往往伴有执拗、追求完美,不能忍受一点点瑕疵。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美”与“不美”的界定标准,并且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打造自己。
这一时期我们能做些什么?
接纳孩子的爱美之心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赞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喜欢听别人夸她的衣服好漂亮,长得像公主。
而且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他总是期待他人的评价,并以此作为一面镜子,反应自己的好坏美丑。
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种正常行为,接纳并鼓励赞赏她。不要让孩子觉得爱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满足孩子渴望做主的心理
爱美,要什么不要什么,都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说明咱的宝宝有主见了,那不妨满足孩子渴望做主的心理。
比如我每次给涵涵买衣服,都是给购物车里放几款,然后让她自己选择。鞋子也是选好了尺码和款式,让她自己选颜色。
这个时候的自主一般是有范围限制的,因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不合适自己。比如若是我不选好鞋子的款式,涵涵肯定会选择高跟鞋,这显然是不能允许的。
模仿对象选择得当
3岁后的孩子已经可以很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此时他对别人的行为、服装甚至有没有化妆的细节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涵同学最感兴趣的就是别人涂了什么样颜色的口红。
大概是因为我平时化妆也就是画个眉毛,涂个口红的原因。
大人说话的腔调、穿着习惯、行为方式等都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而衣着也是最好模仿最容易看到变化效果的,因此孩子对服装、发型会有更强烈的模仿意识。
所以,我们要及时引导孩子,什么样的妆容才是真正的美,浓妆艳抹和优雅高贵的区别在哪里。
注意提升内在美
现在跟涵涵一起读绘本,她会对我说:“妈妈,这幅图我很喜欢,因为莫格跳起来抓蝴蝶的姿势画的真漂亮!”
同时我也发现,她的绘画技能越来越有进步,并且善于捕捉细节,可见观察力的提升。
想想我给她买的绘本,大都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如此熏陶下,审美总是会不自觉提升的吧。
还有发现大自然的美,趁着假期带孩子出去旅行,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自然地貌,户外赏赏花,观观蝶,研究研究蚂蚁和鱼儿的动态等,都是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还有就是音乐,涵涵如今对她的玩具钢琴兴趣甚浓,也喜欢评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所以我想着给她该报个班熏陶一下了,毕竟这对提升孩子的内在美很有帮助。
另外,跟孩子一起收拾房间,做手工,逛画展等,都是可以培养审美能力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养是最重要的内在美,一个人气质再好,外貌再美,若是没教养,举手投足、言语神态间都让人感觉很丑陋。
所以,培养审美力,千万别忘了教养是关键。说话不用手指着人,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插队遵守秩序等,点滴生活间都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美。
一个人的衣着外貌,动作神态,都在综合而复杂地共同营造着别人对他的看法。
我们无法左右孩子的容貌,但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合适的打扮,给孩子一张不被怜悯的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貌取人是人的本性,美也是一种竞争力!趁着孩子审美敏感期的到来,赶紧好好引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