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抱怨孩子学不会?可能是你不会教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13 10:05:33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我逐渐发现身边有很多父母在辅导过孩子学习后,都会吐槽孩子笨,或者是学习不用心。

这么简单的东西,说了几次了,还不会!

前天刚教过的知识点,今天又不会了,气死人了!

题型稍微变化一下,就懵了,感觉自己苦口婆心讲的那么多全白费了!

如果有朋友来找我诉这样的苦,我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你教的方法对吗?

教学,有教有学,两个方面互相作用。为什么就这么肯定是“学”的一方出现问题?而不是自己“教”的方法不得当?一味怪罪孩子,这公平吗?

教学效果不好,从概率角度来说,有50%的问题是出在教的一方。而如果具体到是家长教孩子这个情形,我基本上可以推断至少80%的问题是出在教的一方。先别生气,听我慢慢道来。

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懂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

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是很简单,但是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能教人,除了要了解所教授的内容,还必须了解教授的对象。家长的误区就在于仅看到教的内容,以为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忽略了人的因素。

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曲线是什么样的?记忆一个新的知识点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有什么样的不同?在记忆中,如何应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我只是举出一个小的例子,可能绝大多数家长就无法回答。

有些家长又会说,我当时学的时候哪那么多事儿,那么复杂?

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说法。当时,你是作为学习者,是有专业的教学工作者洞悉你的学习特点,而去有技巧的安排学习、复习等环节,来促进你更容易的掌握知识点。而作为学习者本身,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的。

你学的很简单,不代表教的那方毫无难度。再说回来,一个学习者如果能去以教的观点重新打量这个学习过程,会有很不一样的新的收获。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再回应一个常见的吐槽,为什么都讲了这种题型,孩子碰到还不会做?

深挖下去,也有很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在里面。

教育家Bloom提出过这样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对于一个新的知识,需要有六个层级。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这六个层级。

Remember记忆:奶酪的分类。

Understand理解:不同种类奶酪的异同。

Apply应用:奶酪在饮食中有何用处。

Analyze分析:奶酪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

Evaluate评价:制作披萨时,最适宜的奶酪是哪一种?为什么?

Create创造:创造出使用奶酪的新的烹饪方法。

可以看出,前三种属于低级认知,后三种属于高级认知。我们要通过不同角度的学习、启发思考、实践才能从低级认知到高级认知,乃至进行创新。所以,仅仅讲了一个知识点,到孩子能活学活用,甚至创新还有好几步呢。

更不用说,很多家长自己就没讲清楚,孩子连跨越到第二步“理解”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去活学活用?这属于典型的家长没有足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缺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了解,而导致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绝大多数家长不懂发展心理学,

不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

为什么一年级的数学教具需要准备小棒、计数器?这是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紧密相关的。按照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仅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只能把运算图式应用到真实的或可以想象得到的事物、情境或事件上,还不具备理解抽象符号(如代数中的XYZ)。这也是为什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会有很多具象的、图形化的表达。

我曾经去一个大学同学家玩,他妈妈是退休的江苏省优秀数学教师,跟我聊天时说了这么一番话。别看你们都是大学生,甚至是清华大学的,教不了小学生的。

因为你们不了解教学大纲,不知道哪个是孩子学过的知识点,哪个不是孩子学过的思维方法。你能自己解出题目,可你没法让孩子理解。

我深以为然。对教学,一直以来都心存敬畏。觉得小学教师的工作简单的人,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其实很多家长也试了,但他们的结论是孩子太笨了。

绝大多数家长不能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

前两点还可以说是家长相关知识不足带来的教学问题,这第三点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由于不当态度导致的教学问题了,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很大。

语文数学,我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在生活工作中也一直在应用,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内容,一定会觉得很简单。简单,是因为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

如果你像我一样连五线谱都不认识,你会觉得孩子所学的钢琴很简单吗?

如果你不是以前参加过数学竞赛,看看奥数题目,即便是小学低年级的,都会让你思考好一会儿。

如果你不会游泳,游泳运动员跟你说游泳很简单,你会怎么想?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孩子刚开始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遇到困难和挫折太正常了。每天都去打击孩子“这很简单”,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

即便孩子做出来了,因为已经被家长标榜过“简单”了,毫无成就感;如果孩子做不出来,那简直更是要羞愧难当,抬不起头了,只能怀疑自己脑子笨。

想想看,姚明跟你说扣篮很简单,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是一个有专业性的工作,不是谁都可以进行的,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烹饪出餐厅那样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无需羞愧。但是,认识不到自己的不专业,而去责怪学习者笨、不用心却是不负责任的。

可能现在的父母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从而出现了一种“父母教师化”的倾向,父母在家里教授各门学科知识。窃以为,有几个隐患。

首先,不懂教学造成教学方法单一,不专业,很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甚至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家庭教育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了,父母去做老师的工作,就很容易导致父母本身职责的忽略。而这些工作,如果父母不做,是没有人做的。

我指的父母本身的职责是,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社会性的培养,孩子品质的培养,孩子的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这难道还不够父母忙吗?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教本该老师教的各门学科?

最后,双重身份容易使得亲子关系复杂化。父母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主要就是无条件的爱。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尊敬。

父母教知识,难以在孩子之间建立起敬畏之情;而在教学过程中的批评指责,又往往会让孩子误解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影响单纯的亲子关系。

我知道现在的小学,有很多家庭作业需要家长配合完成。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主导者。我会去和孩子一块儿查漏补缺,但不会去讲大的知识体系。

如果一定要讲解某个知识点,我会提醒自己,孩子已经学过什么?老师是怎么讲的?他的偏差出现在哪里?怎么把眼前的问题和他的知识体系连接在一起?什么样的讲述方法是他能够理解的?除了干巴巴的讲,我能怎么生动的使用道具,或者应用到生活场景中?

术业有专攻。如果你研究了十几年的领域,随便一个外行就说会,你心里也会将信将疑吧。所以,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一颗对教学的敬畏之心。

如果家长越辅导,孩子越糊涂,那我们首先怀疑一下自己教的对不对吧,别再不分青红皂白的怪罪孩子了。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