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观
“钱有两副面孔: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钱也有两种魔法:一种叫力量,一种叫陷阱。不谈钱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
在中国,“钱”一直是父母避而不谈的话题,家长普遍认为和孩子谈钱是件很粗俗的事情,同时不希望孩子从小太看重金钱,以免日后变得斤斤计较。
但是,很多家长不谈钱,却希望孩子成为有钱人。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不懂钱是什么,并且不知道如何花钱的孩子怎么会成为有钱人?
实际上,家长的态度影响了孩子对“钱”的认识,甚至是他们的行为。
好妈有个朋友S家境不错,但是S却是个“小气”的妈妈,她给女儿的零花钱极少,据她说,怕孩子会大手大脚地花钱,所以要控制孩子。同时,她没有给女儿灌输理财的观念,只是一味地限制女儿用钱。本来也没什么,后来,她发现自己的钱包总是少钱,在“严刑拷打”下,她女儿哭着承认了自己偷钱。女儿也说出了心里话:她恨妈妈不给她零花钱,明明家里条件不错,但是自己却没有钱可以花。她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又控制不住“想买零食”的心,所以就动了邪念。
不可否认,钱是“魔鬼”,也是“陷阱”。但是这个“陷阱”确确实实是父母挖给孩子的,如果孩子知道了钱是什么,钱怎么来的,钱该怎么用,又怎么会动邪念去偷钱呢?对于他们来说,“钱”只是一个可以换到自己喜欢“商品”的“纸”,并没有犯下父母所说的“滔天大罪”。
所以说,谈钱是必要的,也刻不容缓!
1、怎么和孩子谈钱?
在国外,财商教育一直都是家庭教育的“大头”,家长都是从娃娃抓起。
就好比说在美国,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他们把这个叫做3岁开始的“幸福人生计划”。在孩子3到5岁时,父母会让孩子开始赚零花钱,比如帮父母倒垃圾,擦擦桌子等。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帮家里或者邻居打扫一下院子、送送报纸等,几乎每个小孩都有这些经历。
而且,所有美国孩子从小就会被引导制定明确的理财目标,有助于培养他们规划自己的零用钱。
-
5岁看懂价格标签
-
6岁要知道储蓄
-
7岁就制定开销计划
-
10岁家庭会给孩子备一个“手杖”本
然而,国内的孩子在这个关键年龄段都还不知道钱是什么,只是埋头在玩具中,但是对钱的渴望却不断在增强,比如需要买更多的玩具,更多的糖果之类的。毫不夸张地说,有些人甚至有了工作后,对理财还是一头雾水,没有规划,以致于出现了一批批“啃老族”、“月光族”。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孩子的金钱观萌芽期在3岁-6岁,形成期在6岁-12岁。那么父母需要在萌芽期开始恰当地跟孩子谈谈“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好妈自己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带孩子去超市、商场,让孩子观察价格标签,像一盒牛奶5元,一个遥控器玩具50元这样。在这期间,孩子就会把钱和具体的东西联系起来,有助于孩子了解“什么是钱”。
或者说,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了解金钱的起源,一开始人们之间的交易是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完成的,到后期认为这种方式效率低下,继而诞生“金子”。这样的方式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给孩子普及知识,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2、钱是怎么来的?
知道了钱是什么后,家长要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在这一点上面,家长需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看着家长无节制地花钱,他们也会模仿,并且打从心里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不需要付出劳动,这会养成“淫逸骄奢”的不良习惯。
这样的案例就真实发生在好妈身边:我的朋友Z是个节俭的妈妈,可是她儿子却挥金似土。后来了解到,Z从来不跟儿子谈钱,儿子要什么就有什么,变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一开始Z觉得没什么,毕竟就一个儿子。可是最近她儿子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一直嚷嚷Z给他买名牌鞋子,名牌衣服,苹果电脑,还有带他出国旅游等等,总之就是一直花钱。所以Z经常哭诉自己没有好好地教孩子如何理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告诉孩子赚钱不易。
当然,我们不可能用高深的言语去告诉孩子,但是我们可以跟孩子这么说:
“爸爸妈妈在公司工作很努力,公司就给妈妈报酬,所以钱是从公司来的。”
“商店的叔叔阿姨的钱是顾客给的,因为他们提供了顾客想要的东西,就好比你买玩具,那个钱就是给叔叔阿姨的。”
你会发现以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孩子会慢慢明白钱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而不是自己“生”出来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赚取零花钱,给他们分配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样一来,孩子会深刻记住“赚钱不易”。
3、钱该怎么花?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的钱主要就是用在消费、投资、储蓄、捐赠这四方面。
事实上,纽约时报理财专栏专家曾提出一个有趣的建议:孩子的零用钱分3个罐子装,而这3个罐子分别是储蓄、消费和捐赠。
-
消费主要是引导孩子如何恰当地花钱,谨慎地选择想买的东西,比如买糖果、零食、书本之类的小东西,从而让孩子学会取舍与节制。
-
储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明白靠现有的资产暂时支付不了昂贵的、心爱的东西,所以需要设定小目标来完成。
-
捐赠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慷慨待人,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不过,等孩子大一点了,他们会认为钱不够花,这时家长可以传授“开源”和“节流”的知识。
所谓开源就是想办法赚更多的钱;节流就是节制欲望,想办法省下不需要花的钱。例如,孩子到了18岁,就可以到外面餐厅打工赚取零花钱,或者是兼职做些琐碎的活。这样既磨练了孩子的意志,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赚钱的不易,以致于以后不会乱花钱。
那么,下次当孩子问起“钱是什么?”、“钱怎么来的?”、“钱是万能的吗?”等等,你还会再逃避吗?这堂理财课你学到了多少?
记住,要先“富”,先懂“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