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的世界里,玩笑纯粹是生活的调味剂,有趣又好玩。而在孩童的眼中,事实远非如此。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就能带给他们无形的伤害。
可偏偏有些玩笑话,我们总是经常说,不自觉地伤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01、你妈妈不要你了!
这句话,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来说,听到这句话,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小时候,我也常听到这句。因为妈妈在外打工,奶奶在家照顾我。然而,每次出去遇到隔壁的表奶,她就喜欢问我,“丫头,你妈妈去哪里了?”我说,“我妈在外面挣钱呢!”
表奶就说,“你妈妈肯定是走了,这么久没回来,她不要你了!”“我妈才不是呢!”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我,只想着极力否认。然而,次数多了,我就会真的觉得我妈不要我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家长被逼急了随口一句,或是旁人故意挑逗孩子说“你妈不要你了”。殊不知,在你说出口的那一刻,孩子的安全感已然面临崩塌。这就像是在海上航行的船,突然看不到了灯塔。那种感觉,让人很是绝望。
02、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
小时候问起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长辈们都会来这么一句: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粪坑里捞起来的,甚至有的说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演变到现在,这句话已经升级为“你是充话费送的”、“你是兑积分换的”、“你是办卡赠送的”等各种版本。然而,孩子听到这句话的反应却从来没有转变过。大人在哈哈大笑时,孩子却是着急地哇哇大哭。
一方面,这反映着大人的极度自恋,以为自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就没办法离开自己。另一方面,反映大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些生理知识、科普常识的逃避和缺乏。
这不仅会让孩子走向认知误区,也会让他对自己的来历产生怀疑。当他知道自己并非父母亲生时,内心的焦虑感会持续上升。被开玩笑的次数多了,孩子内心的怀疑感会加重,直至爆发。
03、你妈有了弟弟妹妹,不爱你了!
作为家里的长女,听到这句话的概率几乎不亚于亲戚串门的次数。小的时候,越是逢着人多,越是有人喜欢跟我说这句。然后,看我脸红脖子粗地跑出去,身后传来长辈们说的那句“这孩子,怎么这么经不起玩笑?”
可是,有多少孩子能经得住这样的玩笑呢?有时候,我们为了试探孩子的反应,半真半假地说“这个玩具送我了哈”或是“这个饼干我吃了哦”。而孩子听后,有的会摇头,有的会盯着你,有的甚至会跳起来打你。
其实,玩具也好,饼干也好,对孩子来说,这些东西如同妈妈的爱一样,都是只属于自己的。失去他们,孩子会有严重的丧失感。
时间久了,这种多疑敏感会促使大宝不仅不能从心里上接受弟弟妹妹,还有可能做出伤害弟弟妹妹的事情。
04、你要是能考到第一名,我就给你买XXX!
很多家长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经常给孩子开空头支票。这样做,短时间内也许真的能激励孩子奋进,但是如果承诺总是不兑现,不仅影响家长的诚信,还会让孩子觉得考再好都没有意义,还不如不好好学习呢!
还有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你乖乖吃完这碗饭,我就让你看电视”、“你要是不哭了,我就带你去动物园玩”。
对大人来说,当时开这种玩笑也是带着自己的一些目的,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或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好好学习。看上去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是为了省事。
但是,这种带有承诺的玩笑话如果不及时兑现,不仅会影响大人在孩子心里的诚信,也会让孩子从内心里渐渐疏远。
05、你怎么长的跟你爸妈一点不像?
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就如同超人一样,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有时候孩子甚至渴望自己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变成爸爸一样勇敢的男子汉或是变成妈妈一样美丽善良的女人。
而当你跟他说,“你跟爸爸妈妈长的一点都不像”或是“你爸爸长那么高,你怎么长的这么矮”时,孩子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极力争辩,极力否认,另一种是直接生气,变得暴躁,甚至想要打人。
毫无疑问,无论孩子是什么反应,他们的内心都会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而自尊心差的孩子,甚至会以为自己很丑,很没用,居然做不到像爸爸妈妈那样,从而产生自卑感。
事实上,这种对存在感的怀疑,伤害不亚于孩子丢失后的焦虑感。况且,拿孩子的相貌开玩笑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06、不能出去,外面有捉小孩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孩子很喜欢跑出去玩,有时甚至天黑了,都嚷嚷着要出去,这点对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很是头疼。为了阻止,他们习惯于编出一些吓人的段子来吓唬孩子。
相信这样的话并不陌生——“外面有捉小孩的,你一出去,就要被捉到了”、“你再吵着出去,我就叫警察来捉你了”、“外头有大猫,吃小孩的呢”、“你再哭,捉孩的就来了”......
话音一落,哭闹也许是止住了,但无形中孩子的阴影也落下了。情急之下,搬出大猫、警察、捉小孩的来吓唬孩子,会让孩子内心产生害怕、恐惧,变得胆小。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以为不能再出去玩,从而害怕交际,一味地宅在家里,养成内向的性格。更严重地,会让孩子以为警察是坏人,以至于在日后生活中都走入这样一个认识误区。
那么,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和孩子开玩笑呢?答案自然是,能。只是,和孩子开玩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开玩笑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玩笑之前,想想可能出现的后果
在开玩笑时,大人要本着将心比心的原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哪些话或是哪些行为是孩子可以接受的。
如果玩笑话说出后,孩子会感动焦虑、紧张、生气等不好的情绪,就不要开这种玩笑。
2.不当众让孩子难堪
有时候,大人开玩笑并不忌讳场合。反而是人越多说的越是起劲。
实际上,公开场合更容易让孩子误读玩笑话,当成是真的。此外,还会让孩子感到没有面子,十分难堪。
3.保证会兑现开玩笑时的承诺
玩笑虽归玩笑,但是一旦在玩笑话中做了承诺,无论多小,也应该去努力达成。
或者,一开始就不要做出自己可能无法达成的承诺。对孩子来说,没有兑现的承诺比不说更可恶。
4.玩笑结束时,及时作出解释
很多大人玩笑开完了,看到孩子不可思议的反应时,就逃避了。实际上,这样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不论开的玩笑是否过火,都要注意在玩笑结束后及时给孩子做一些专门的解释,尽可能地消除带给孩子的心理负担。
开玩笑,对大人来说,也许是寻找快乐的一种简单方式。然而,玩笑开的不在点子上,或是玩笑开的过度,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生生剥离,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
如果孩子经常遇到这样被开玩笑的情况,会让他认为说话可以这么不负责任,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养成说谎、吹牛、自私等毛病。
孩子很天真,很容易当真。可是,那些利用孩子的天真来开玩笑以满足自己捧腹大笑目的的行为,不仅伤娃,更容易摧毁我们和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