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两个孩子坐公交的不同表现,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的差距!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17 12:03:56编辑:西西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周五下午,末班公交车上,人挤人,一位八岁小男孩和他五十来岁的奶奶因为没抢上座位而站着。“奶奶,我好累啊,还有多久到家啊……”“快了快了,别着急。”没一会儿,小男孩开始不耐烦,“奶奶,我饿了,有东西吃吗?”

奶奶顺势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糙米卷,撕开包装袋递到男孩嘴边。吃完后,奶奶随手往车厢里一扔。

“奶奶,老师说不能乱丢垃圾。”

“没事,小点声,别人没看见就没事儿。”

于是,男孩也没再理会。

没一会儿,小男孩开始大喊,“啊……啊……啊……我不想站了,好烦啊”

“小乖乖,谁说不是呢,可是没人让座啊,忍忍吧”,奶奶无奈道。

实际上,他们前面的座位上坐了一位老奶奶、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宝宝还有一对年轻小情侣挤坐一个位置。

“啊……腿疼,受不了啦”紧接着,开始对奶奶拳脚相加。

“你别吱声,你看别人都不抱怨,懂点儿礼貌。”

听完奶奶这番话,小男孩直接倒地打滚,闹得更厉害了……

奶奶费力想把男孩拉起来,但是男孩一直反抗,“宝贝,别闹了,其他人都看着呢。把衣服弄脏了很难洗,明天咱不坐公交车了,让你爸爸开车来接好不……”

“我不,我就不,现在就让爸爸来接,立刻、马上”说完,嚎啕大哭……

“你再这样闹,奶奶就不要你了啊,快站起来……”

整个车厢陷入一片嘈杂当中。

周六,七岁的小丽和妈妈从市区逛完街后,提着几个购物袋,坐公交车返程。车上刚好有两个座位,母女俩都坐下了。

刚坐了一站路,“滴……老年卡”,小丽的妈妈立即拎起购物袋起身,喊“大爷,你坐我这儿吧”。爷爷表示感谢后,坐了下来。

“妈妈,把购物袋给我吧,我放腿上就好。”

“好的,谢谢宝贝。”

再过了两站,一位孕妇上车,小丽见状立即跳下座位,喊道“阿姨,坐这儿吧。”

“宝贝,你不累吗?”

“妈妈,旁边都是爷爷奶奶,还有小宝宝,我一定要让座的。”

“嗯,妈妈支持你,来,把那个大包给妈妈提着吧,你提那个小的,一定要抓好扶手哦。”

“好的,妈妈,我们下次外出可以带折叠凳,要是需要让座时,咱也可以坐着回家呢。”

“嗯,你这个主意很好。既能帮助他人,又不会委屈自己。还有就是,妈妈要提醒你,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好行为,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自己遇到自己身体不舒服或特别累,想要休息的时候,也不能逞强哦,给其他乘客解释一下,大家会谅解的。好吗?”

“妈妈我记住了。”

同样是乘坐公交回家,但两位家长的不同言行举止却传递给了孩子相反的“能量”。

1、出门前给孩子打“预防针”

在计划带孩子外出前,一定要告知TA外出的目的地和购物计划,什么需要买,什么不需要买,一定要制定规则,只有遵守了以后才会再带孩子外出。

2、做好外出前的准备

很多孩子在外出时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出门前家长尽量备好孩子所需的物品,如水、零食、纸巾、衣物、推车、座椅等。

3、遇突发情况转移孩子注意力

经常在公众场合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家长不答应自己的要求而耍赖、哭闹,令家长尴尬不已。

如果是在人群稀疏的地方,不妨将孩子拉到一边或换一种环境,先耐心进行劝说让孩子冷静下来,给孩子讲明规则和道理,再听听TA的想法,或找寻其他方法,暂时让孩子忘记引起哭闹的事情。之后再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表达理解后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家长不喜欢TA的错误行为,希望TA能够改正,这样会更喜欢TA。

如果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蹲下身问问孩子的感受,究竟为何才会吵闹,能否想办法改变一下,或根据所处环境转移孩子注意力,和孩子谈论TA感兴趣的话题。

4、公众场合别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公众场合孩子出现吵闹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下难免产生不安或焦虑的情绪。但不能因为在意周边人的眼光,害怕丢面子而将尴尬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首先,家长需要冷静下来,改变和孩子说话的口气,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听听孩子的诉求,让孩子把话说完,切不可责骂或说反话吓唬孩子。

其次,家长是孩子的最佳模仿对象。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公共场合,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看在眼里却记在心里,那些不良的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正。

最后,公众场合毕竟不同于家中,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给孩子灌输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5、教育孩子:学会吃苦、量力而行

不少家长都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娇弱,风吹不得,久站不得,雨淋不得……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种种“不能吃苦”的表现,都是拜家长的“心疼”所赐。

家长平时不妨多陪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给孩子讲述一些“吃苦耐劳”的经典故事;给孩子设置一些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小难题,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体验成就感。

另外,还需要告知孩子的是量力而行,在遇到突发事情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智应对,学会保护自己,不必事事逞强。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