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成人
我有两个儿子。
两个人好巧不巧都不怎么热中于学校课业,但我从不曾命令他们“快去念书,去写作业”。
这是因为,我个人并不认为学校教育有多大的价值。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他们两个果真都在十几岁的时候,从世人口中的安定轨道脱队了。
我的次男广树从小便喜欢电玩。
国中时更变本加厉,把学校的功课撇在一旁,热中于程式设计。
我特地让他进可以直升大学的一贯制学校,他却说:要念电脑不能待在日本。
他不愿去念附属高中,自己找了一间美国的住宿制高中,选择去留学。
之后进了一所名校的电脑工程学系,他又说没东西可学了,决定辍学。
长男创希也一样。
原以为他会朝自己喜爱的化学之路前行,但同样也在大学时突然转换跑道,最后也没有毕业。
这两人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创希在二十多岁时自行创业,是网络顾问公司CREATIVEHOPE的经营者,底下约有四十五名员工。
广树则是提供游戏开发中介软体的Unity技术公司日本区总监,同时他也另开公司,自己担任社长,大显身手。
两人虽然在学生时代绕了不少远路,但看来似乎都坚强地在这个严苛的时代生存下来了。
不管把他们丢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活得下去。
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
我认为培养孩子这样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02成绩越优秀的孩子,将来越需要担心
二十一世纪是个没人敢说“只要这么做便行得通”,没人知道正确答案的时代。
换言之,也就是“没有答案的时代”。
在现今二十一世纪,人们必须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断,从没有路的情况中走出一条路来,而那些受到良好“调教”,一旦没有答案和范本,便什么都无法做的人,是最不具价值的一群人,“生存力”也最低。
因此,就算孩子成绩不佳,父母也没有哀叹的必要。
需要担心的反倒是那些过度适应现代校园的优等生。
尤其是那些毕业于一流大学的学生,你可以想见会是一场悲剧。
因为他们一直误会自己是优秀的人才,以致踏入社会后,更容易受强烈的反作用力打击。
再加上他们“生存力”较弱,倒下之后往往一蹶不振。
至今我已经看过好几个这样的高材生了。
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在校成绩优异的人出社会后之所以难以进步,或许是因为他们抱有“我在学校已经学得够多了”的误会吧。
03父母是否混淆了“教育”与“调教”?
“不要这么做,不准那么做”,用这种方式管教孩子,把孩子塞进既定的框架,不让他们踏出一步,你是否认为这就是教育?
依我看,这叫做“调教”,和养成自主思考能力的“教育”似是而非。
然而,我们一直让孩子白天待在学校接受这样的“调教”。
回到家后,如果父母还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小孩子很难不变成被驯服的狗吧?
相反的,父母亲应该抱持的心态是去保护孩子的大脑,使他们免受试图把孩子塞进既定框架的教育危害。
换句话说,让他们回复到人类原本的柔软状态,可以靠本能来思考判断的状态。
比起被逼着做某件事,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比较有活力,愿意下工夫,大脑也因此能够获得锻炼。
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孩子,找出他们在做什么事情时最朝气蓬勃,得到答案后,在家庭中为他们打造出适合的环境。
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太介意做那件事是否对孩子的将来有所帮助,或是孩子是否有那方面的才华。
重要的应该是:孩子为什么会对那件事感兴趣?为什么会想做那件事?
只要能清楚掌握这些,其他的事就不必操心了。
当然,才华这种东西有总比没有好,但绝不能以没有才华这种理由来阻止孩子的发展。
因为就算天赋不够,只要有充沛的热情,便能催生出持续力。
04绝对要教给孩子的四个责任
无论孩子长大后“生存力”有多强,如果他成为一个给家人或社会带来困扰的成年人,也只能说对这孩子的教养是失败的。
因此,不只是发展孩子的能力,教导他们承担责任,也是父母重要的工作。
这些责任包括对自己人生应尽的责任;
如果有了家庭,对家庭应尽的责任;
如果去公司上班,对公司应尽的责任;
对国家的责任,更进一步,对社会、对全世界应尽的责任。
我虽然不会命令孩子去写功课,但从儿子还小的时候,我便严格灌输他们对自己、家庭、公司、国家社会的四个责任观念。
所以,当次男说想去美国留学,不去念附属高中的时候,我问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是的,我会负起那四个责任。
于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国。
说得极端一点,只要能肩负起这四个责任,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从事什么工作,都能活得下去。
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学校却完全没有教,只能由父母来教导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