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大宝二宝抢玩具撕扯在一起,妈妈却笑而不语,只因她懂得这个二胎真理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20 23:04:49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有二胎,高兴归高兴,作为过来人,我还是好想提醒他们,一定要做好应对二宝之间发生冲突的心理准备哦——即便二宝出生的那一刻,大宝暖心地接纳了Ta,但随着二宝的长大,他们之前肯定会发生冲突的。

冲突可是每个二宝家庭都会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啊。

“我家两个孩子真是前世冤家,没有一天不打架的。有时候连吃个饭都要打一架。每次都是硬把他们拉开的,真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我家大宝比小宝大4岁,本来以为哥哥是个暖男,懂得礼让弟弟,可他却天天和弟弟抢玩具玩,弟弟的玩具那么低幼,他也要抢来玩一玩。”

“每次带二宝出去玩,都有很多人投来羡慕的眼光。那时,我就想,如果他们看到孩子们在家里打架而我无法招架的场面,还会不会那么羡慕我。”

“最喜欢两个孩子依偎在我身边,认真听我读绘本的时光,那个时候,我幸福感爆棚啊。可是他俩一打架,我瞬间头大。幸福感荡然无存。”

……

这些,都是二宝爸妈的心声。

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生来就能够相亲相爱,相互作伴,一辈子不争吵,不打架啊!

然而,这终究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因为不存在任何两个从来不起冲突的成年人,孩子也是。对于两个朝夕相处的孩子来说,冲突将是一个伴随他们一生的生活常态。

有一组来自美国的心理学研究数据显示:3~7岁的孩子,每个小时会发生冲突3.5次;2~4岁的孩子,发生冲突的频率是最频繁的,达到每小时6.3次,即平均不到10分钟,就有可能吵架一次或者打架一次。

而且,冲突也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机会。它让孩子听到不同观点,帮孩子懂得别人的感受,并习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如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所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所以,家有二宝,冲突无可避免。允许并接纳孩子间的冲突,是我们开启二孩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我们自身成长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接纳冲突之后,我们再来聊聊父母解决冲突的三个原则:

❶ 别强迫大的让小的

“你大一些,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呀!”这句话,在两个孩子抢玩具时,很多父母都说过。

大的让小的,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上讲并没有问题。但却往往会造成弱势的孩子学会用“哭闹、耍赖”“求助”等方式,去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时遭到强势的孩子的反抗。

另一方面,父母阻碍了拥有玩具的孩子物权观的发展。因为3岁前后,孩子还处于“自我中心”的时期,不肯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是捍卫自我的一种外在表现。

❷ 别忽略/制止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们在争抢过程中开始哭闹,很多父母会着急制止孩子的情绪,说:“不要哭!”“别哭!”

也有些孩子不哭,但是会闹脾气,看起来很倔,或者有些委屈。这时候大人可能就开始对孩子说:“你已经这么大了,要学会克制自己!”“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想要阻止孩子的负面情绪。

其实,情绪只能疏导,不能被压制——内在积压愤怒,总要找到出口爆发。

经常阻止孩子发泄情绪和表达内在需求,甚至会让孩子变得习惯性屈服。

❸ 不要帮孩子们解决问题

当孩子们在争抢玩具时,很多父母都会赶紧替孩子决定玩具的归属,当即就帮孩子解决问题。

看起来,父母成功地解决了孩子们的冲突,但这样其实影响了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以后,必须要亲自去面对问题,才能学会应对技巧。如果父母经常介入孩子的冲突,帮孩子们处理问题,孩子就可能养成依赖大人解决冲突的习惯。

经常如此,就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心和经验,让他们在冲突面前手足无措。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看到两个孩子争抢,却只能站在一边看戏,我就挠心挠肺的,实在做不到啊。

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像《二孩时代》作者冯颖在文前的视频里说到的,她和冲突过招的故事一样,大多数二宝妈妈可能都会需要经历这个过程。

当我家小宝一岁半后,他们兄弟俩就开始因为玩具而发生争执,开始推推搡搡。刚开始出现这个情况时,我也是很烦燥的,我会抱起小宝,我会推开大宝,挡住大宝的进攻。然后,我会告诉他们说:“这样不对,你们要停下来!”

但是这样的方式,其实对于阻止冲突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激起了大宝的反抗和小宝求助的愿望。

接下来,当他们频繁起冲突之后,我就进入愤怒的状态,我会跟他们说:“你们这样下去,我真的很生气!”

然后,我会抱着一种“看你们怎么办”的心态,不理他们,不管他们。那个时候,我虽然不干预,但是这个不干预是有情绪在里头的——虽然我没有说话,没有阻挡,但是我很生气——孩子们被我的情绪点燃了,越吵越厉害。

后来,我有所犹豫。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对于冲突我其实是有知识储备的,我了解冲突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他们社会化进程当中非常有意义的准备,我也明白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不可能彻底消除冲突。

然而,虽然我有这样的知识储备,我还是会很犹豫。我犹豫的是,我到底要不要管他们?我怎么管他们,才能够让他们停下来?

在经过了很多次孩子之间的冲突之后,我终于明白阻挡、生气等对孩子的冲突统统无效。我开始冷静下来,去观察孩子们在冲突当中到底在做什么,也同时观察其他大人对孩子间冲突的处理方法。

我发现奶奶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大声吼叫是没有用的,就像我之前那样。我也发现,孩子们在冲突当中其实也在思考,他们也在找寻更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

当我看到孩子们和大人在冲突当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之后,我开始把处理冲突的权利还给孩子们。没想到这个效果出奇地好,他们开始尝试去自己解决问题,哥哥/弟弟会因为一样东西跟弟弟/哥哥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讨价还价,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换,甚至进一步学会了分享。

原来,他们真的能够自己处理好冲突之后。这时,我才越来越有信心,真正放心地把处理冲突的权利还给孩子们自己,做到了真正的放手。

“现在的我,能够带着一种欣赏和信任,去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冯颖说,“而这种信任,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建立信心,让他们慢慢地能够相信自己,我是可以处理好冲突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可以允许有冲突的。”

有这种自信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会惧怕面临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和冲突。

这可能也是二宝家庭孩子们给与彼此的最宝贵的礼物吧。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