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父母最容易这样溺爱孩子,你可躺枪了?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22 20:04:06编辑:小宝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生活中,一些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育儿,只会一味地对孩子宠爱、甚至溺爱。然而,溺爱会阻碍孩子成长。要想让孩子独立、自信,我们应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盘点溺爱雷区

中国家庭教育中,溺爱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和突出的现象。家长们很多时候对孩子的宠爱都已经过了头。看看下面这些溺爱雷区你中招了没?

1.过分注意

现在的孩子在家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都是家里的小公举、小王子。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都爱围在一起逗孩子开心,一会儿让表演个节目,一会让唱首歌。孩子经常这样被围绕着,慢慢会觉得自己就是中心,像“小太阳”一样。如此这般,“人来疯”特别严重,而且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一旦受到忽视就受不了,甚至来了客人也闹得大人没法谈话。

2.轻易满足

尤其是很多老人,孙子孙女在自己这就是心头宝。只要孩子喜欢,要什么买什么。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想要什么都能轻易得到,必然不会珍惜拥有的东西,还容易养成浪费金钱的习惯,以及不体贴他人和难以吃苦耐劳的性格。

3.包办代替

生活中,给三四岁大的孩子喂饭的家庭并不少见。很多家长会说:“让孩子自己吃饭,掉得到处都是饭,还不如我喂他方便”。可是所有技能都是需要我们慢慢学习才能掌握。如果家长怕麻烦,自己包揽了孩子的所有小事,那结果只能是孩子永远没学习的机会。

4.当面袒护

我们常常看到有家长教育孩子,老人却不舍得,站出来阻拦,大多说的是“孩子还这么小,他懂什么,慢慢长大就好了,不要对他这么凶”。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变得不分是非。有时家长纠正孩子错误快大功告成时被老人打断,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就白废了。这种因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分歧还可能会上升到家庭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睦。

家长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身份和角色,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既是监护人又是引导者。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将来才可以放心让孩子去独立生活。

5.生活懒散

对孩子无限放纵,只会让他变得越来越懒散。比如孩子想玩游戏,即便九点了也由着他不睡觉;作业没完成也不管,随便他玩电脑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难以成为一个有毅力、充满好奇心、肯努力上进的人,结果做人得过且过,做什么都有始无终。

溺爱孩子的危害

一味迁就、满足孩子,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他,会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变得难走。

1.自私自利

总是大人围绕孩子考虑,孩子就只会考虑自己高不高兴、想不想做,学不会为他人着想。也许有人会说人本来就是自私的,肯定要先想自己。但是等孩子长大了,带着这样的心理去社交,也许能得一时的小利,长远来看,对事业和感情只有弊没有利。

2.性格骄横乖张

古话说恃宠而骄,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所有的事情都依着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满足,孩子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宽容”、“体谅”、的存在。甚至有一天孩子反倒会骑在父母的头上,目空一切。这样的性格在人际关系中也会处于劣势,不受人待见,甚至遭人憎恨。

3.做事懒散无纪律

父母包揽惯了,孩子总觉得没有什么事需要自己操心、亲自动手。但父母能保护孩子一时,做不到让孩子在温室里待一辈子。等到有一天需要他们自己做事时,既不想做也会做不好。这样的孩子以后走入社会,与人共事,更不懂得互助协作,结果事业和生活上都会备受打击。

4.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孩子未经受过挫折,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不知应对。也许很小的困难到他们那里都会变成解决不了的大事,甚至因此性格突变,变得懦弱逃避,不愿意面对问题。

不溺爱:理性说“NO”

不溺爱不代表不爱,而是要用更合理、对孩子更有益的方式去爱。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比如想要买某样东西,我们应想办法拒绝。

1.询问用途

在孩子提出要求时,我们应态度温和的问问孩子为什么要买这样东西,听听他的想法。就算要拒绝要求也要友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2.注意引导

注意引导孩子的关注点从物品外观往物品本质用途转移。物品最重要的是用途,而不是外观。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流:“虽然这只笔的笔套很好看,但是笔最主要的作用是书写,笔套再好看也不能写字。所以笔式好不好看不是最重要的,能练出好看的字才更厉害。”

3.帮助思考

如果孩子所求物品有一定价值,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去想别的获得方式。比如是不是可以借用或交换,同样可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让孩子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买回来。

4.明确表态

对于孩子缠着你非要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你拒绝的理由。比如已经有了类似的送东西,或者说等你把家里的类似东西用完可以考虑换这种,如果你表现再买一个奖励你等。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物品的来之不易,学会爱惜。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