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跟我的性格有关,我不爱说话,他们便可以尽情的倾诉自己,不用担心被人不停打断;我心思细腻,很多悬而飘之、模棱两可的小情绪,他们跟我一说,我还都能懂;我性情温和,包容性强,不予黑白论短长,他们不会担心被嘲笑、被贬低或被误解;我嘴巴最严,所有寄存在我这里的小秘密我都细心保管,绝不向第三者透露半点风声。
但是,年少的我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大学的时候,特别看不惯班上的一个女生,明明家里很穷,偏偏装出只穿大牌、不穿淘宝;只买贵的,不买好的;吃饭要上五星级酒店,出门必须坐飞机的样子,跟家里的长辈讲话没大没小,跟有钱的同学讲话偏偏甜的发腻,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有次在饭桌上提起这个话题,爷爷的一席话瞬间刷新了我的世界观,记得原话好像是这样的:
“不管她现在是什么样子,那都不是她一个人造就的,跟她的出身、她的成长环境、她接受的教育都有关系,这样的孩子往往有自己难言的苦衷,她就是太想把自己的脆弱掩藏起来了,才会欲盖弥彰,过犹不及,你不能因为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样子就对其作出评判。”
那天之后,我把这些话深深记在心里,并且试图与那个女孩儿接近,后来,我们真的成了不错的朋友,她并没有跟我讲她的难言之隐,但是她在我面前不遮不掩,谈天说地,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你看吧,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你不一定能理解,不一定能接受,但是那不代表你可以去诋毁。
我并不认为人天生是向善的,人们更倾向于容纳那些可以取悦自己的人,被自己认可的人,而对于那些因自身局限没能达到自己所认为的标准的人,人们会选择不屑一顾甚至取笑谩骂。是的,你可以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只有相同思维与眼界的人才能结为朋友,但是,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闪光点,你一言以蔽之,好像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我们都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包括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使不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妄作评论的格局。很多时候一句“虽然我现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是我很高兴你能跟我说。”就足以温暖人心。
同理心与同情心不同。
同理心是与他人一起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好像一个人掉进了黑洞,他害怕、焦虑,大声疾呼“我被困住了,我好害怕,我快受不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然后我们跟他说“别害怕,我也曾经掉进去过,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 ”而同情心则是“哇!真糟糕啊,对吧?”“你现在想来点汉堡包吗?”
拥有同理心的人更善于从好的一面解读事情,他们就像沙漠里盛开的花,在地狱般的恶劣环境中从不放弃寻找美的机会。
当有人说“我落榜了”,他们说“至少你优秀过”;
当有人说“我离婚了”,他们说“至少你享受过爱情的甜蜜”;
当有人说“我失恋了”,他们说“至少你拥有过”;
当有人说“我破产了”,他们说“至少你风光过”。
拥有同理心的人总能在鱼龙混杂的朋友之间游刃有余,他们不但适应了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甚至,经常变成游戏的主宰者。同理心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当小孩子虐待小动物时,你告诉他,小动物跟你一样也怕疼,还记得上次你被桌子磕到吗?小动物就像被桌子磕到那样疼,于是小朋友就懂了,抓小动物——小动物会疼——疼是什么——磕到桌子上——不能抓小动物,同理心让小孩子更有爱心。
当小孩非要妈妈抱的时候,你告诉他,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累,就像动画片里小蚂蚁搬家一样累,小孩子就懂了,妈妈抱——小蚂蚁搬家—哼哧哼哧——妈妈累——不能让妈妈抱,同理心让家长更加省心。
那么,如何培养同理心呢?
1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我认识一些忘年交的朋友,不多,但都足以谈心,跟他们聊天多了我就会发现,他们口中的很多“感受”、“情绪”、“心境”我都完全没办法体会,那是他们的年龄赋予他们的宝藏,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熬过一些时间之后才会懂得。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跟他们说“不好意思,由于我年龄跟经历的局限,我没办法理解,更没办法感同身受”。
培养同理心的前提是触及自己的感受,首先是自己有所体会,然后才能将心比心。事实上是,大多数人并不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也不太喜欢去分析造成某种感受的原因,快乐或悲伤、自卑或迷茫,很多时候都在一杯啤酒和一包炸鸡中消磨殆尽,个中滋味,没人愿意细细品味。结果就是“朋友,我知道你很伤心,去喝一杯就好了”,“嘿!不就是失恋嘛!哥们带你泡吧去,咱再找一个”…… 如此反复。
2首先学会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假设一个这样的场景,你的朋友失恋了,跑过来找你倾诉,人家还没开口,你这边已经滔滔不绝了:
“哎,是不是特难受啊,我失恋那会也是”
“是不是吃饭没食欲,看见谁都像债主啊”
“是不是感觉生活特没劲啊”
“我告诉你啊,都会过去的,你看我,现在,多好! ”
……
我说大哥,人家失恋还是你失恋啊?人家这满腹愁肠正无处宣泄呢,您这倒好,比人家肚子里的蛔虫还积极呢!所以说,要想跟对方的内心产生连结,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至少了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人家差不多把事实说清楚了,情绪也发泄完了咱再开口。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失恋都一个原因、一个感受,悲伤和快乐的种类多到统计学到统计不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不要妄加揣测了。
3帮助对方表达自己、分析自己
相信大家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我 … 我…我……经常是憋在心里的一肚子话恨不得山呼海啸、万马奔腾,但是舌头偏偏捋不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个时候你就要出马了,首先安抚对方,不着急,慢慢说;其次各种猜测,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说不定哪个就猜对了或者接近了,这话题也就可以展开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诉说者的思绪往往是混乱的,你从ta口中听到的八成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一些抱怨,一些疑惑,或者一些担忧,这时候你就要帮ta分析了,把ta所讲的这些细枝末节统统刨根问底一遍,加一些你的猜测并适时的向对方求证你判断的对错,这样一来二去,双方的沟通不断加深,不但诉说者理清了思绪、看清了事实,倾听者也达到了安慰对方的目的。
很多时候,对方要的不是回应,而是连结;不是解决办法,而是温暖。大道理谁都会讲,温暖人心的话不是谁都能说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