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23 19:03:57编辑:琴琴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小编说:前几天,在小区看见邻居刚 3 岁的齐齐在楼下和妈妈一起玩陀螺,另一个小孩子好像从来没见过,很好奇冲过去要试一把。齐齐连忙收起来,紧紧抱住。另一个小孩子也不罢休,哇哇哭起来,齐齐妈见状,蹲下来对齐齐说,「你要学会分享」。齐齐却抱得更紧了。

你也许也碰到过类似情况,小孩子爱抢玩具,无数次说过学会分享却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呢?来听下美国早教老师薇薇安怎么说吧。

我们通常认为「分享」是一种美德,可是,发展心理学有理论说孩子在四岁前心智理论还没发展成熟,所以「分享」是一个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行为。

对于「分享」,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先介绍一个研究,探讨的是大人引导孩子分享的方式对孩子分享行为的影响:

参与这个研究的孩子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假设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心智理论已经发展成熟了)。他们被邀请来到实验室,实验室里有一个飞镖游戏,一个装着钱币的碗,碗的旁边是一张海报,海报上是一些贫困孩子的照片。

研究者对孩子们说:「你和你的同学被邀请到实验室来,帮我们测试一款新的玩具。你玩这个玩具之前,我们会让你先看一段影片,影片里你会看到一个大人演示给你看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看完这个影片之后,你就可以自己试试看玩这个游戏,然后告诉我们你有多喜欢这个游戏,好吗?」

然后研究者还说:「生产这个玩具的公司给了我们一些钱去资助这次的研究项目。但是他们给的钱太多了,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钱,所以我们决定给每一个参与这次研究的人每人 50 美分。

除此之外,我们也想做一些慈善,帮助海报里的贫困孩子募捐。如果实验结束后,你愿意将你的 50 美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捐赠给贫困孩子的话,你可以告诉我。但你也不一定要捐赠。这随你喜欢,好吗?」

接下来孩子们就被分到不同的组,开始观看影片。影片里的成人做完游戏的演示之后,拿起了自己应得的 50 美分,然后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捐赠自己的 50 美分:

? 第一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说:「嗯,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捐赠自己的钱给这些贫困小孩。这些小孩拿着钱去买食物和玩具的话,是会有多开心啊!毕竟他们平时什么都没有。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他们的话,他们就不会看起来那么难过了。」

? 第二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说:「嗯,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捐赠自己的钱给这些贫困小孩。给贫困的小朋友捐钱是一个很好的行为。我们都应该去帮助比我们穷的人。分享才是正确的选择。」

? 第三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说:「我从来都没玩过这样的玩具。这有点像我以前玩过的飞镖游戏,但是又不是很一样,因为这次我扔的是球而不是飞镖。这个游戏有点难度,你要瞄得非常准。」

所以第一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用的是唤起同理心的引导方式。第二组的孩子接受的是大人说教的方式。而第三组只是个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的引导。

影片到此结束,研究者让孩子们自己试试看玩飞镖游戏,然后付给孩子们每人50美分,看孩子们是否愿意捐钱。看到这里你应该也看明白了,孩子喜不喜欢游戏并不重要,研究者真正想探究的是:

孩子们接受的引导方式(引起同理心 vs. 说教 vs. 没有任何引导)是否会影响他们捐赠的结果?

结果发现:

? 三组孩子里面,第一组孩子(引导同理心组)捐赠最多;
? 四年级的孩子平均比三年级的孩子捐赠得更多;
? 女孩比男孩捐赠得多。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如果大人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孩子会更愿意分享。也就是说,孩子的同理心最为影响分享行为。

我在早教中心学到的关于分享的原则也是遵循这个理念的。从我第一天踏入教室起,班主任就告诉所有助教老师,「分享」这个词在我们的教室里是个禁词。不要说教式引导,不可以跟孩子说:「你要把玩具拿出来分享。分享是好的。」

这种做法首先是考虑到宝宝的年龄,早教班上的宝宝是四个月到三岁不等。孩子的心智理论的确还未成熟,强迫孩子分享是违背其认知发展规律。

两个宝宝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呢?

先到先得

如果宝宝 A 正在玩一个小汽车,宝宝 B 伸手想去拿,那老师就会跟宝宝 B 说:「你看,A 还在玩哦。等他玩好了,你就可以问他能不能给你玩。」

类似的玩具

如果教室里有相似的玩具,老师也会提醒宝宝 B:「我看到那边有个小火车,你想玩吗?」

交换玩具

有时候宝宝 B 自己手里拿着另外一个玩具,而且表示非常渴望要宝宝A的玩具,老师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商量。引导宝宝 B,说:「你可以问问A愿不愿意和你交换玩具。」

认可情绪

碰到宝宝因为等得沮丧所以哭闹也是常见的。这时会尽量去认可孩子的情绪,说:「你很沮丧,是吗?我也觉得有时候等待太不容易了!你觉得还能怎么办呢?」

当然,宝宝之间因为抢玩具而发生肢体冲突。这时,如果宝宝已经会说话,老师就会先问:「发生什么事了?」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起冲突的原因。

听完两方的阐述后,老师会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问题的起因,比如说:「噢,我听下来是因为他想拿你的玩具,你又不想给他,所以他推了你一下,是这样吗?」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如先让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之前研究结果也说明,孩子的同理心对分享行为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会尽量去引导宝宝们换位思考,问一问打人的宝宝:「你觉得你打了她,她是什么感受?」(语气是中立的,而非责备)。宝宝回答不出的话,老师会给出提示,说:「你看,她哭得好伤心。」

这个过程老师不是裁判,不要急着判断谁对谁错,而是要让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我们会问宝宝:「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办呢?」 他们各自给出他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后,老师就会取一个平衡点。比如宝宝 B 说,A可以再骑着自行车兜 5 圈。A 说要 10 圈,老师就会问 B 接受吗?如果B接受了,就按孩子自己给出的方案去做。

因为早教班上的宝宝年龄偏小,还有很多牙牙学语的宝宝,只会喊「我的,我的!」这时候老师还是会尽量向孩子描述先到先得的原则。可以和宝宝说:「她还在玩呢。你可以等她玩完。等待的时候你想做点什么呢?」虽然宝宝不一定会说,但是他们很多时候都能听懂。

孩子是否应该分享,大人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孩子们因为玩具而起争执怎么办,这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解决方案。育儿没有说明书,没有哪种解决方案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所有性格的孩子。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不如先让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吧。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