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练琴,弹了一个练习曲,我在一旁做其他事情,问她:“这是拜厄吗?”她说: “不是,是车尔尼。”(她刚换教材,但即使这样初级的问题,她也能忍受,也能引起她继续沟通的兴趣)然后不等我问,她继续说:“跟拜厄有点像,你听听这个……”后来又弹一个练指法的,我说:“好多低音啊!”她说:“对啊,新的哈农有两个八度呢!就像这样……”
我想,家长要以开放的状态,提供真实的对话,可以给孩子空间,让他凭借自身的学习动机,去进行。(前提是:我们在他幼儿期做好,孩子已经有了对事情的探索兴趣和取得进步的欲望。)
有位家长说: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门道,其实孩子更重视的是你真正关心他在做的事。要真诚地跟他交流,而不是空洞的夸奖。比如你说:“你画的是消防车吧?”“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个兔子为什么戴眼镜呢……”可能比你泛泛的夸画的真好,更能让他高兴。
就是这样!效果好的沟通永远不是强硬、诱惑,甚至都不是鼓励,而是具体描述,是真诚的双向沟通。
不夸“聪明”,怎么表扬?
3、4岁以下的小幼儿
对于比较小的幼儿,可以这样说:我看出来你很努力地做了!你开始没有办法,后来动脑筋想了,就有办法了对不对?这个做得很有创意!这个很有难度,你坚持下来就做成了是不是!你弹琴制造出一种神秘的效果!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最后终于做成了!……说法有无数种,只要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用心观察,多描述过程!
总之:复述过程、肯定孩子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所做的努力、陈述带来的影响、强化好的感受。我们要有能力看到孩子的成长和闪光点,看到生活中的种种乐趣。看到,就能说出了。
如果孩子大一些,表达能力够强,那么比直接描述更好的,是家长问他是如何做到的,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总结。他自己总结出的,他会更加认同,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在发展思维。这样的总结,就更是他的财富了!
大幼儿及小学生
孩子再大一些,5、6岁以上,建议家长心里不要想如何表扬或批评,而是想,如何准确有效地给他反馈、给他回顾总结的机会。最好把所谓的表扬和批评,都变成中性、客观的反馈。随时给孩子真实具体的反馈,可以让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做法的好与不好之处,及时修正;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表现如何、结果和成绩如何、在别人看起来显得自己如何;可以锻炼孩子客观评价的能力、培养随时反思总结并修正的行为习惯。
另外,我们要尽量不做比较表扬。比较表扬,就是类似“真棒!你是你班小朋友中最……的一个!”。孩子都喜欢比较,所以这种表扬对他们特别有效,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因此非常喜欢这样激励孩子。但从深层效果来看,这样的表扬是在引导孩子关注结果、关注和他人的对比,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别人看起来怎样、比别人强,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自己究竟做得怎样,和自己比有哪些进步,有哪些需要继续和改正的。总是这样表扬,容易引起恶性竞争、虚弱、自恋,是在培养僵化型思维模式。孩子容易变得怕失败,不敢接受挑战不敢冒险,也不愿努力。
最后再次提醒,我们带小幼儿时,常常会有很多鼓励和夸奖,我建议家长一定要做得适度,不要总是夸很多。其实,和孩子一起玩,有真情互动、有真诚的沟通,就很好。孩子们从做事过程中自然得到的满足、享受和成就感,非常可贵,外界过多的夸奖和赞誉,容易把孩子这种内在的满足感给转移、冲淡了,让他变得更在乎怎样做可以引起家长的强烈反应。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我们更是要尽量多给他中性客观的反馈,而不是把夸奖和鼓励当糖果一样给他,只为博他一笑,满足一时的心理感觉好。我们都希望孩子的自信是来自他成功做事的经验,而不是外界的评价,那就要如此去做。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他们的自尊水平也在提升,不会总是像小幼儿时期那样脆弱,他们不是像家长想象的只能听好话、听不得一句真实的评价。孩子的判断能力也在增强,很多时候已经可以判断出家长的评价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否相符,如果家长一味夸大其词地夸奖,会伤到孩子的自尊。
只要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支持的,没有在嘲讽和羞辱,就可以。当然,这个尺度,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自尊水平来把握。
请相信,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即便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真实的评价,才是更被他看重、被认为更有价值的,也是能帮他取得实在进步的。
所以,不夸“聪明”,可以这样表扬孩子!
-
描述过程;
-
以诚沟通,有真诚的、双向的对话;
-
让孩子自己来总结;
-
只要家长有支持和帮助的态度,就可以多给中性的、真实的反馈,而不是为了让他感觉好而夸奖;
-
少做比较表扬。
更多的时候,你无需说什么,你赞许和欣赏的眼光、会心的微笑、亲密的搂抱和胜利的击掌,对孩子来说,已经意味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