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儿童教育专家苏珊佩罗发现,故事对一个孩子的作用极大。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丰盛的想象力,他们也还处于一种幻想和现实界限并不分明的阶段。成年人想规范他们的行为、想教给他们知识往往并不容易,但是如果这些规则和知识能够融入到故事之中,孩子会很容易接受。
苏珊常常用故事来规范自己孩子的行为,她会在长途旅行的车上给孩子们讲故事,让他们保持安静;她会用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和品德来暗示孩子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应该学习什么美德。
每一次都很管用。
因为孩子喜欢故事,他们也热爱上了阅读。这样直接的好处就是,她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的时间很少。
如果阅读成为一个人的习惯,他将终生受益。
故事还有疗愈作用。
即便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总是费劲心思想要保护孩子,但是不能保证孩子永远处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
如果他最爱的人离开了他的生活他该怎么办?如果他最重要的伙伴和他吵架了怎么办?如果他被人伤害了怎么办……成人的"道理"也许对他们都没用,但一个"故事"或许就能快速安抚他的心灵。
苏珊在自己书中记录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男孩在3岁的时候被保姆性侵染上了性病,经过长期治疗,他身体上的疾病基本治愈了,但是他心理上的创伤依然存在。
6岁的时候他该接受全日制教学,但是他仍然非常恐惧,孩子的妈妈希望苏珊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苏珊专门为孩子写了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她用了大量隐喻和象征,帮助孩子找回内在的力量和信心。
两个月后孩子妈妈告诉苏珊,故事疗法成功了。这个故事的疗效似乎比心理治疗还快。
故事还能帮助孩子大脑更好的发育。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大脑会建立700-1000个神经连接,但是让大脑建立这些连接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语言。这个"语言",是父母的语言,也包括照顾孩子的人的语言。一个正在迅速发育的大脑,会通过听觉和视觉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个机器,出生后三年家长的言行其实是在创造这个机器的过程。
除了和孩子对话,给孩子讲故事也是用语言帮助孩子大脑发育的好办法。
非常建议父母们能够将故事融入孩子的抚养之中。
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绘本故事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除了文字,绘本故事还有画面,孩子除了听故事,还能通过画面做出自己的解读。
绘本故事能够提高孩子对色彩、图片的敏感度,甚至还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有很多父母给孩子念绘本故事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并不只是关注着文字那一条主线故事,他们还能通过画面发现"隐藏故事",甚至能够自己根据一些旁枝线索重新编撰出一个故事。
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也是非常好的亲子互动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中受益的绝对不只是孩子。当成年人能够沉下心来,阅读一个单纯美好的故事,分享孩子喜悦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想象空间也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