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物理降温的6种方法
1.温水擦身:用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对于高热或者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温度太低孩子不容易 接受。
2.多喝水:多给孩子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适合于所有发热的宝宝。输液之所以被大多数家长认为效果好,和静脉 补充体液有很大关系。一些孩子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这个时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可以选择各种果汁饮料,当然最好的还是白开水。
3.降低环境温度:孩子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环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 度是20℃~24℃(根据季节不同),有利于体温缓 慢下降。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孩子发热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战,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在 上升期,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4.多排泄: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种很好的带走体内热量的方法,其实大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准备开塞露一只,如果孩子发热当天或几天没有大便, 用一次开塞露,排除体内积存的食物残渣,排泄的同时带走热量使高热降低,很多中药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来完成退热的,中医称之为清下焦之热或通便。这些中药里 一般都含有大黄、石膏、瓜蒌、槟榔等,使用时要慎重。
5.使用退热贴:退热贴面积很小,退热效果有限,对于高热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感觉舒服一些,只是一种辅助措施。冰敷由于太冷,可能会引起孩子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患儿更不能用冰敷。
具体做法:
沿缺口撕开包装袋,取出贴剂,揭开透明胶膜,将凝胶面直接敷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也可敷贴于颈部大椎穴。
每天1-3次,每贴可持续使用8小时。
用退热贴后,如果体温仍然在38.5℃以上持续不降,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贴时不要碰到头发、眉毛、伤口,眼部及皮肤有异常的部位。
6.酒精擦浴: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建议采用。
具体做法:
药店购买的95%酒精取一份,加两份温水搅拌均匀备用;如果是75%的酒精,加的温水量与酒精相同,假如手边没有酒精,也可以用60°的白酒代替,使用白酒时,可以用一份白酒加2/3份水来调和,也可以加冰块来增加降温效果。
用纱布或者小毛巾蘸湿后擦拭宝宝的身体,一般是血管分布比较多的部位,比如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等,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血管表浅,容易散热。
涂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上至下,从左往右,用拍擦的方式进行,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注意擦过的身体部位的保温。动作要快,每次5-10分钟即可。
擦拭中要避开宝宝的头面部、腹部、脚底以及胸前心脏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7.冰敷
主要通过放在全身大血管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交换传导。同时它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延缓脑细胞损伤,并且有利于躯体微循环。
具体做法:
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扎紧,套2-3层,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
将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额部或者腋窝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如果宝宝出现哆嗦、发凉、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要马上停止使用。
男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将冰袋碰到阴囊部位。
用做好的冰袋来做冰枕,降温效果也不错。
婴幼儿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
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臵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更应重视,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为,体温下降10OC脑细胞代谢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因此,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更为重要。
3、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5、使用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探头应放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物理降温禁忌的部位:
1、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
2、心前区:用冷可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或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泻。
4、足底:用冷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