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早恋”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一个朋友的故事。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典型的剩女。已经30出头了,未婚,没有男友,甚至没有过恋爱史。尽管早就工作了,她仍然和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住一起。她不止一次说过,家里的长辈都很强势,她觉得待在家里很压抑。但不知为何,她从未想过搬离他们,独自出去住。
在父母眼中,她一直是乖乖女。以前,她的父母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跟别家孩子相比,他们的女儿未曾经历过什么叛逆期,更别提会有什么早恋之类“乱七八糟”的事情。父母说什么,她都会应承着。从小到大,对于她何时出去玩,能够玩多久,交什么朋友,父母都有严格要求。在她的记忆里,父母基本都把她关在家里,当有小伙伴来喊她的时候,父母都会告知:她在学习,现在没空。
因此,她朋友少的可怜。我有幸是她朋友中的一个。长辈、身边的同事、朋友们,帮她安排了不少次相亲,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不是别人没看上她,就是她没看上别人。
我曾经问过,你恨过你爸妈吗?她摇摇头。从她永远谦逊而平静的脸上,你几乎看不到任何愤怒的情绪或激烈的情感波澜。她只是告诉我:小时候,爸妈不让我出去玩,一开始我也很不乐意。但是没有办法。等到后来,他们同意我可以出去玩一玩的时候,我倒不想出去了,感觉我就是在跟他们赌气。
这叫“赌气”?看起来,“赌气”是种“反抗”。但事实上,这种反抗是在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仍然是对父母行为的一种认同,只不过是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限制她,不允许她离开,于是她就真的不再离开。即使如今,她已经到了婚嫁年龄。
去年开始,她陷入了抑郁。为此,她去做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很快让她明白:她的抑郁,是对躁狂的防御。躁狂是成长的力量,这股力量将可能让她背离当下的自己,背离自己的父母,甚至抛弃自己的父母。而这对于她而言,是可怕的改变。她潜意识里不愿意改变,因为她早就认可了父母“不许出门、不许走到外面的世界、不许离开”的意志,未能从与父母的共生关系中走出来。
说起来,这是一个让人忧伤的故事。我很心疼她。但是,我知道,像她这样的女孩,并不在少数。
剩男剩女一度是个热词。人们常常认为,那些年纪很大仍然单着的、想找伴侣却总找不到的,原因是自己要求太高、自身条件太好。其实未必。从根本上说,那些真正愿意找到伴侣的人,他们总会找到的,即使只是出门逛逛街,出去坐坐公交地铁,他们都有可能遇上合适的另一半。而那些潜意识里就拒绝他人的人,即使身边围满了异性,他们仍然可能会把所有候选人都拒之门外。就好比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他们潜意识里还处于和原生家庭的紧密关系当中。对父母的忠诚,使得他们下意识地让自己一直留在原地,而不是抛开父母,真正走向自我的独立。
从这一点来看,发明“早恋”一词,当真是中国父母的悲哀。
国外没有“早恋”的说法。它是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严格来说,这是个反人性的词。何为“早”呢?到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这是大自然早早就写进我们血液里的。只要是自然而然发生了的,那就是本该如此的。而且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要去探索外部世界,要去了解他人,要跟父母以外的人建立关系,这是每个个体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的健康的“欲求”,更是孩子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否则,成长就会遭遇阻滞。
所有做父母的都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少年时光。当我们迈进青春期的门槛,谁不曾对异性动过心?尤其女孩子会比男孩子在这方面更加敏感。这是多么美好的欲望!人类最美的艺术作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人类也正是这样才繁衍下来的。
然而,严厉的父母们,却往往会着急忙慌地对孩子们现出的一些“早恋”苗头进行打压。美其名曰担心孩子的“学习”、怕孩子变坏。其实说到底,是怕孩子“长大、离开”。
一般来说,父母的管教会适得其反。因为早有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交友管得越严、控制得越多,就越容易招来孩子强烈的反抗。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阻抗——即当自由受到限制时,个体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从事被禁止的行为反而可以消除这种不悦。
受到异性爱慕,其实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能够懂得反抗,也许父母还该庆幸。至少说明孩子们的人格是独立的、有力量的、健康的。最怕是像我们上面提及的那个女孩。她已然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在这类家庭里,父母把孩子管理的“妥妥的”。这样的父母不允许孩子和“复杂”的外界玩,只允许孩子跟自己和自己的那套条条框框玩。等到孩子已经习惯了和父母玩,他们又开始忧愁:这孩子怎么不出去找别人玩?
而在孩子心里,“去找别人玩”的欲望早早就被打压了。他们早就习得:这些欲望是父母不允许的。是不对的。父母的严厉打击,早就内化到孩子心里。于是,不需要父母的禁止,孩子自己就把自己的欲望在潜意识里压制住了。
想一想这其中的因果逻辑,真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你家也有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那么请一定读完下面几点:
❶ 一个健康的孩子,如果受到异性爱慕,这其实会大大提高这个孩子的自信。相反,那些从未受到过异性关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自卑。
❷ 如果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关注与爱,孩子在寻找与他人的关系之时,就会有清晰的目标,并且懂得爱惜自己,而不至于随意一个谁都能够哄得走。相反,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更容易在走入青春期之时被不良分子以“爱情”的名义欺骗。
❸ 那些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总是受到父母批评指责的孩子,更容易早期陷入恋爱。原因无他,不过是没人能够理解他们。成人世界的打压让他孤独。一个恋爱对象,则可以让他找到存在感。为此,那些为了孩子学习,而把孩子打入冷宫的父母,切忌永远只盯住孩子的“成绩”,这只会让孩子在大人这里感受不到任何自信、自尊,只会他处去寻。
❹ 父母平日里应该多陪孩子丰富业余生活,帮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而不是一直把孩子丢给电视、电脑等。电视上、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确会催化孩子更加“早熟”,或者去模仿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唯有父母经常陪伴,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引导。
❺ 把早恋和“影响学习”划上等号是不公平的。相反,因为恋爱问题导致和父母、身边的人关系紧张,往往才是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所以,发现孩子有恋慕对象,不如欣然接纳,并且给予必要的引导,教会孩子必要的性知识和保护自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