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想让宝宝记忆力超群?这样带孩子,才能越玩越聪明!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29 21:05:47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很多妈妈对提高记忆力这件事格外感兴趣。都是带孩子,有的傻玩傻乐相信孩子快乐就好,有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多管齐下,坚持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3岁之前,最好的方式,还是在玩耍中训练思维,而非传授技能。

尽量教能让宝宝长久受益的“活东西”,而不是今年教了,明年就抛之脑后的“死东西”。

  • 比如训练记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他背会多少诗词。

  • 比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他数到三十或五十。

但是,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技术。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日常带娃中就能提高记忆力的小游戏,让宝宝越玩越聪明。

我们在记东西时,首先用到的是短期记忆力,然后通过复习进行强化,从而变成长期记忆力。

短期记忆力是一种宽度的积累;长期记忆力是一种深度的延伸。

宽度没有,深度再深终有局限,深度没有,宽度在宽也是过眼云烟。

第一个问题,宽度怎么扩展?

——短期记忆力的训练

锻炼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不好的孩子,记忆能力一定不会很好,观察与记忆是一个共同体。

可以先通过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短期记忆力。

小宝宝——刺激感官

小宝宝可以反馈给你的互动不多,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去观察和记忆,这个阶段就是尽量给予宝宝全方位感官刺激。

多带他活动,去感受每一样东西。

告诉她这是大树、绿色的大树,这是钟声,软软的是妈妈的围巾。也可以给宝宝看一些闪卡。

多看、多听、多感觉,就是一种积累。

大宝宝——记忆与观察游戏:

  • 谁不见了?

    1岁半以前的宝宝可以引导,比如放一只小猪,一只小牛,然后在宝宝眼皮下把小猪藏到妈妈身后。

    告诉宝宝:咦,小猪不见啦,哄哄哄,小猪去喝水啦。

    然后再拿回来,示意宝宝指给你看——刚才谁去喝水啦?

    1岁半之后,可以同时在宝宝面前放上几种物品,让孩子闭眼睛,拿走一个,问问宝宝,咦?谁不见啦?

    再大一点可以升级为形状或数字,比如同时放上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星形,然后问宝宝,哪个形状/数字不见了?

  • 盒子里藏着什么?

    这是个有趣的木质记忆盒。

    当然你完全可以自制,把纸箱板剪成同宽,交叉做成小隔断,每个小隔断里放一样小东西。

    盖上盖子,让宝宝猜,盒子里都住着谁?

    或者爸爸妈妈发出某种动物的声音,然后宝宝来猜是从哪个盒子发出来的。

    这种略带刺激的神秘和惊喜感,没有宝宝招架得住。

  • 其他记忆游戏

    其实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玩观察和记忆游戏。

    彩卡、毛绒玩具、字母、数字...把你能想到的尽量往里加!

    就拿昨天推荐的卡片举例,从少量的卡片开始,让宝宝匹配图形或颜色。

  • 进阶版就是把卡片全朝下,记住具体位置,每次翻两张,争取配对成功。

调动多种感官

如果你的游戏可以刺激多种感官,也非常有助于宝宝实现短期记忆。

玩的时候动起来

如果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让身体动起来,比如拍手、跺脚、蹦跳等等,宝宝记东西会更容易。

我记得CC从小看着的一套书,卡尔爷爷非常著名的《From head to toe》,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

wave my arms: 摆动手臂

clap my hands:拍手

kick my legs:踢腿

每一个画面都代表着一个部位的相应动作,每次CC都很喜欢跟着模仿。

这样她就在玩中记住了From head to toe每一个部位。

如果记忆可以这么有趣,哪里还需要孩子死记硬背哪里是头?哪里是手?

用感觉助力记忆

很多人觉得视觉和听觉才是记忆的主要输入模式。

但是千万别忘了感觉。

多让宝宝摸一摸。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终不如手里摸到的让人震撼。

CC有一个聪明小狗屋,我个人很喜欢,一个狗屋,一只毛绒小狗,10套不用颜色和材质的骨头。

把骨头放进狗屋里,妈妈提出要求,宝宝按指令摸出相应的骨头。

最简单的方式是按质地,比如丝绸的、尖刺的。。。

最难得是按颜色,因为需要先去记忆库寻找相应颜色对应的质地,才有可能成功摸出。

其实这个游戏在家自创也没问题,多找一些不同质地的东西,让宝宝去触摸,然后进阶到盲摸。

你会发现“感觉”对记忆的刺激完全不比听觉和视觉差。

重复的韵律

童谣和儿歌一直被经典传唱是有原因的。

听觉刺激配上舞蹈动作甚至只是摇摆,也能提高宝宝的记忆力。

强调顺序的重要性

上面两种方式都是适合短记忆中的简单信息。

随着孩子记忆能力的增强,怎么教孩子处理大块的复杂信息呢?

咱们平时想记住大段故事,一字一句的复述下来是非常困难的。

但如果把每一段总结成一个关键词,就更容易记住。

这就是把大段复杂的信息拆分为多个短小独立的简单信息,然后再进行排序记忆。

比如给孩子讲故事,就拿我给CC讲《母鸡萝丝去散步(Rosie's Walk)》举例。

这就是一本非常典型的通过排序,记忆故事走向的绘本。

母鸡萝丝出门散步,狐狸不怀好意的跟在她后面,想找个机会把她吃掉。

萝丝走过了院子,狐狸跟在后面一脚踩在了耙子上,耙上竖起来把狐狸打得头晕脑胀。

萝丝继续往前走,她绕过了池塘,狐狸正准备扑向她,一不小心,又掉进了池塘。

在这之后又经过了干草堆,磨坊、篱笆、蜜蜂房...

每经过一个地方,狐狸身上都发生一场闹剧。

那么这个长长的故事就可以做成简单的memory card(记忆卡)。

可以是这样的:

可以是这样的:

也可以是这样的: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梳理事件顺序,第一、第二、最后....

当然绘本只是一个举例,你可以梳理发生的任何事情。

那么很小的宝宝可以做这种顺序训练么?

事实上从出生开始,你就已经在做了。

对于小宝宝来讲,顺序就是从建立常规的日常程序开始。

比如3小时一循环或4小时一循环的E.A.S.Y作息顺序。

比如睡前程序。当你下命令说睡觉时,宝宝也许会觉得无所适从。

但如果你有一套常规的睡眠程序,刷牙—洗脸—换睡衣—讲故事—然后灯光调暗—道晚安。

那么宝宝就很容易把这套程序跟睡觉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问题,深度怎么扩展?

——长期记忆力的训练!

长期记忆力说起来简单,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和回顾短期记忆,使它变成长期记忆。

事后回顾

可以帮助宝宝做一些回顾。

开始的时候可以只回顾特殊事件,因为这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进阶版可以把“某事件回顾”变成了“某一天回顾”。

高阶版可以“回顾某一年的某一天”。

除了事件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回顾以加强记忆的。

但是呢。

副作用我也是有必要提前告知的。

比如最近一次我睡前忏悔,嗯,今天妈妈心情不太好,凶了CC好几次,妈妈觉得非常抱歉,对不起。

谁想到这记仇的熊孩子把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我列出来了:

  • 在公园我把牛奶撒了,你就气我了(凶她乱洒牛奶)。

  • 晚饭喝水的时候我一边喝一边吐泡泡(往杯子里),你就抢走了我的水杯,又气我。(不是抢只是拿走)

  • 刚才上床我一直让你给我讲故事,你不给我讲,就气死我啦!

汗!

来点纪念品

一个画面,一个纪念品,一首歌,都能触动我们,帮助我们唤起内心强烈的长期记忆。

相信你一定特别喜欢给孩子拍照,却很少帮她回忆。

如果你能时常翻出照片来跟宝宝讲述照片里的故事,那也是一种复习。

  • 看,这是上周去海洋馆的照片,CC当时还喂了海豹吃小鱼。

  • 这个是跟姥姥去海边建的城堡,后来海浪冲过来,还把你的城堡打翻了。

照片只是我们手边最便利的一种方式,其实,每个事物都可以很有意义哦。

教育孩子不是流于任何技术和形式,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渗透。

培养孩子也不是拔苗助长或守株待兔,而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